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致同研究之资本市场—历年IPO被否原因汇总分析(2016.12.31)
致同研究之资本市场—历年IPO被否原因汇总分析(2016年12月31日)一、历年IPO审核通过情况....................................................................................1二、IPO被否原因分析............................................................................................2(一)各年被否原因汇总..................................................................................21、各年被否原因........................................................................................22、各年被否主因分布.................................................................................3(二)各类被否原因公司分布...........................................................................11、持续盈利能力问题.................................................................................12、独立性问题............................................................................................23、募集资金问题........................................................................................24、规范运行问题........................................................................................35、会计核算问题........................................................................................36、信息披露...............................................................................................47、其他问题...............................................................................................4(三)同时存在多种问题..................................................................................51、同时存在两类问题.................................................................................52、同时存在三类问题.................................................................................5附件1:2014-2015年IPO被否原因分析明细表....................................................6附件2:2016年IPO被否原因分析明细表..............................................................61自2010年至2014年,证监会开始公布部分IPO被否企业的否决原因,否决原因均会套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06]第32号)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2009]第61号;2014年5月14日之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14]第99号;2014年5月14日以后)的具体条款。2015年以来,证监会不再披露IPO被否企业的否决原因,而是披露发审会聆讯问题。自2016年起,法规依据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15]第122号)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15]第123号)。截止2016年12月31日,证监会共公布了192家/次被否的具体原因,其中2010年43家、2011年70家、2012年40家、2013年审核暂停、2014年6家、2015年15家、2016年18家。另外,上海冠华、山东金创分别公布了两次否决原因。其余被否企业未见具体原因,仅公布了审核的结果。一、历年IPO审核通过情况总体而言,证监会的审核通过率较为稳定,基本长期处于三分之二的水平,而名义通过率超过80%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发行人在申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自己难以通过发审,因此有许多主动撤回材料或者终止上市流程的情况。年份审核通过否决撤回名义通过率实际通过率2006年11162113884.93%55.86%2007年177117382275.48%66.10%2008年15396203782.76%62.75%2009年261169286485.79%64.75%2010年452343624784.69%75.89%2011年420264728478.57%62.86%2012年292176377982.63%60.27%2014年12510410591.23%83.20%2015年282251151694.36%89.01%2016年275247181093.21%89.82%数据来源:2006年至2011年数据来源于证监会2012年保代培训讲义;2012年及2016年数据系致同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整理。2006年至2016年十年合计来看,总审核家数2,548家,其中:通过1,829家,否决311家,撤回约408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71.78%,约三分之二。2006年至2015年九年合计来看,总审核家数2,273家,其中:通过1,582家,否决293家,撤回约392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69.60%,约三分之二。22006年至2014年八年合计来看,总审核家数1,991家,其中:通过1,331家,否决278家,撤回约376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66.85%,约三分之二。2006年至2012年七年合计来看,总审核家数1,866家,其中:通过1,227家,否决268家,撤回371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60.27%,不足三分之二。可以看出,IPO财务会计信息自查工作(《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发行监管函[2012]551号))结束后,审核通过率有明显提高。二、IPO被否原因分析(一)各年被否原因汇总1、各年被否原因被否原因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持续盈利能力27431511112109独立性11131216851规范运行477381241会计核算425291234募集资金61411--224信息披露413--6620主体资格1--3--116其他12----5210注1:上表中主体资格及其他在七大类中均归为“其他问题”;注2:个别公司被否原因有多个,故上表合计数超过证监会公布被否原因的公司家/次数(192)。(by致同)3可以看出,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规范运行和会计核算是IPO被否的四大主因,占被否原因的80%。2014年新的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发布后,“会计核算”取代“募集资金”,成为IPO被否的四大主因之一。2、各年被否主因分布各年度被否主因略有差异。2010年前三大依次为持续盈利能力(47%)、独立性(19%)和募集资金(10%);2011年前三大依次为持续盈利能力(52%)、募集资金(17%)和独立性(16%);2012年前三大依次为持续盈利能力(33%)、独立性(26%)和规范运行(15%)。2014年公布被否原因的样本较少,仅6家,因此不具有普遍性。2015年前三大依次为持续盈利能力(24%)、会计核算(20%)和规范运行(17%)。2016年前三大依次为持续盈利能力(22%)、会计核算(22%)和规范运行(22%)。(by致同)(by致同)42014年5月14日之前,被否原因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逐步集中到持续盈利能力和独立性两类问题上。尤其对于申报创业板的企业,涉及持续盈利能力和独立性两类问题的比例高达74%。2014年5月14日以后,创业板取消了盈利持续增长要求,因此被否原因更多地体现在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规范运行和会计核算方面。(by致同)1(二)各类被否原因公司分布1、持续盈利能力问题因该问题被否的公司有109家。持续盈利能力问题包括盈利来源集中、业绩大幅波动、盈利质量不高、经营模式重大变化、核心竞争力缺失、原材料供应受限等方面。原因子类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2014年度2015年2016年披露原因43家披露原因70家披露原因40家披露原因6家披露聆讯问题15家披露聆讯问题18家盈利来源集中(27家,47%)山东立晨物流、海南天然橡胶、河南金博士种业、上海开能环保、北京侏罗纪软件、杭州先临三维、山东同大海岛、上海金仕达卫宁、上海天玑、苏州恒久光电、贵州高峰石油、上海龙宇燃油、厦门蒙发利、湖南金能、四川优机、新疆宏泰矿业、浙江佳力、浙江哈尔斯、淮安嘉诚高新、广西丰林木业、山东丰元化学、深圳市东方嘉盛、珠海元盛电子、上海网讯新材料、深圳美凯电子、福建腾新食品、上海冠华(43家,52%)深圳市普路通、北京东土科技、江苏荣联、冠宏股份、湖南红宇耐磨、江门市科恒实业、天津鹏翎胶管、德勤集团、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许昌恒源发制品、丹东欣泰电气、南京宝色、深圳市神舟电脑、昆山华恒焊接、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诚达药业、广东溢多利生物、江苏高科石化、华海电脑数码通、江苏远洋东泽电缆、山东舒朗服装、深圳华力特电气、深圳市金洋电子、上海利步瑞服饰、湖北凯龙化工、大庆油田井泰石油工程技术、中交通力建设、新疆康地种业、新疆西龙土工、北京朝歌数码科技、维格娜丝时装、宁波乐歌视讯、江西西林科、云南文山斗南锰业、成都东骏激光、烟台招金励福贵金属、武桥重工、福建诺奇、濮阳蔚林化工、上海龙韵广告传播、公元太阳能、上海沃施园艺、深圳市今天国际物流(15家,33%)江苏东珠景观、成都吉锐触摸技术、珠海拓普智能电气、江苏海四达电源、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广东利泰制药、珠海亿邦制药、安徽铜都阀门、北京爱创科技、上海昊海生物、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四川英杰电气、深圳市明源软件、无锡上机数控、广东先导稀材(1家,33%)广州酒家(11家,73%)佳化化学、索通发展、沈阳远大压缩机、鑫广绿环再生资源、广东壮丽彩印、北京龙软科技、广州复大医疗、合肥东方节能、安徽三联交通、株洲飞鹿、湖南鑫广安农牧(12家,67%)邯郸汉光科技、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南京中油恒燃石油燃气、筑博设计、四川天邑康和通信、深圳万兴信息科技、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广东丸美生物、北京信诺传播顾问、武汉智讯创源、中山市金马科技、北京硕人时代业绩大幅波动盈利质量不高经营模式重大变化核心竞争力缺失原材料供应受限其他22、独立性问题因该问题被否的公司有51家。独立性问题包括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资产完整性等。原因子类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2014年度2015年20
本文标题:致同研究之资本市场—历年IPO被否原因汇总分析(2016.12.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2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