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1.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A.夹叙夹议B.情景交融C.寓情于景D.今昔对比【答案】D【考易名师解析】所以选D,主要是要体现作者对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考易名师点评】此题提醒要求学生要学会对比的写作手法2.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B.小马没有食物C.儿子突然病故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答案】D【考易名师解析】选D主要是要体现出揭露旧俄社会里的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此题在安通学校串讲班中讲过。【考易名师点评】此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写作特色3.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开端、发展、高潮、尾声C.序幕、开端、发展、尾声D.序幕、发展、高潮、结局【答案】A【考易名师解析】选A是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小说的写作结构。进而达到去写作和学会详略得当的手法【考易名师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情况4.《五代史伶官传序》、《张中丞传后叙》、《马伶传》的作者依次是A.欧阳修、侯方域、韩愈B.欧阳修、韩愈、侯方域C.韩愈、欧阳修、侯方域D.侯方域、韩愈、欧阳修【答案】B【考易名师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对作者的代表作应当掌握【考易名师点评】考察学生对文学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5.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C.《庄子·秋水》D.《礼记·大同》【答案】C【考易名师解析】选C。考察学生对文体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能判断出此题那篇是议论文,记述文,然后再考察是属于议论文的那种议论表现形式【考易名师点评】此题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论文的多种写作手法6.梁启超《论毅力》一文所表达的中心是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答案】A【考易名师解析】选A要求学生学会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手法【考易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对学生考察议论文论点的出现的几种形式的知识掌握情况7.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C.青鸟殷勤为探看。D.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C【考易名师解析】此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李商隐在写作上的写作手法的运用的特点的了解情况。【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点,以及练习写作上的运用8.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是A.“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B.“明道”、“致用”、“事信”、“言文”C.“惟陈言之务去”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答案】A【考易名师解析】要求学生了解王安石在文学上的主张【考易名师点评】此题属于文学知识掌握情况,B项属欧阳修的文学主张,C项属王昌龄的主张,D项属白居易的主张9.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答案】B【考易名师解析】选B对写作地点表述有错,此题在安通学校串讲班中讲过。【考易名师点评】考察学生对课文写作事件的理解。10.下列关于作者、作品、文中涉及的人物搭配错误的是A.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司马光B.李斯--《谏逐客书》--秦王C.柳宗元--《张中丞传后叙》--许远D.李密--《陈情表》--晋武帝【答案】C【考易名师解析】选C考察学生对作者,作品的特点内容涉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不但掌握作品的作者而且掌握作品所叙的故事情节。11.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杜甫《蜀相》、李白《行路难》B.《诗经·氓》、自居易《杜陵叟》C.王昌龄《从军行》、陆游《关山月》D.《汉乐府·陌上桑》、《楚辞·国殇》【答案】B【考易名师解析】选B考察学生对诗体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诗词曲赋知识【考易名师点评】学生应当掌握诗、词、曲、赋的基本常识,诗有叙事,有抒情的,有绝句,有律诗12.“鲈鱼堪绘”、“求田问舍”、“司马青衫”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A.自居易、张翰、许汜B.张翰、自居易、许汜C.许汜、张翰、自居易D.张翰、许汜、自居易【答案】D【考易名师解析】选D主要考察典故的出处以及写作中的引用。【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典故,具备这方面的素质13.“孤苦零丁”、“天下为公”、“望洋兴叹”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B.《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礼记·大同》C.《陈情表》、《礼记·大同》、《庄子·秋水》D.《礼记·大同》、《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答案】C【考易名师解析】选C考查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此题在安通学校串讲班中讲过。【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熟悉课文。14.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是A.《家》、《寒夜》、《爱尔克的灯光》B.《围城》、《论快乐》、《谈时间》C.《女神》、《红烛》、《屈原》D.《雷雨》、《日出》、《茶馆》【答案】A【考易名师解析】选A考察学生对作者的代表作掌握情况【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作者的代表作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彷徨》、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B.闻一多《发现》、戴望舒《狱中题壁》、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C.鲁迅、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D.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答案】D【考易名师解析】选D主要要求学生对文学社团对当时社会的作用的掌握【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对现代文学社团队发展文学知识作用应了解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A.排比、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比喻、排比、拟人C.顶真、拟人、对偶、夸张D.夸张、拟人、排比、比喻【答案】A【考易名师解析】选A考察学生对现代文修辞手法的掌握【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各种修辞手法的知识17.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B.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C.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答案】B【考易名师解析】选B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修辞掌握的情况,此题在安通学校保过班中讲过。【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各种修辞手法。18.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吾与子之所共适:是我和你共同享用的。B.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技之工又须问耶: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C.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不能不动客子之愁:不能不触动我这个客居他乡人的愁思。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这些百姓准备饭食去接待官差。【答案】D【考易名师解析】选D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多种解释及文言句式【考易名师点评】学好文言文学生应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古今义、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定语后置的知识及各种句式的用法。19.下列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浸湿。B.操吴戈兮被犀甲。操:拿着。C.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坐着。D.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答案】C【考易名师解析】选C要求学生对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应掌握【考易名师点评】一词多义在句子中的用法20.下列句子中,“而”字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答案】B【考易名师解析】选B应为“而”在此句中起转折的作用【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应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一)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竞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21.解释这段文字中带点的字的含义。(4分)辄:陈:急:度:【答案】辄:就陈:通“阵”急:迫近度:估计【考易名师解析】考查学生对本文的实词解释【考易名师点评】对学生掌握一词多义的考察了解22.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哪四个方面的特点?(4分)【答案】廉洁轻财、爱射善射、关爱士卒、近敌射箭。【考易名师解析】本文四个层次来彰显李广这个人物【考易名师点评】考察学生分析把握的能力,四个层次,从四个方面来歌颂李广的。23.“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属于什么描写?(2分)【答案】细节描述【考易名师解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句的写作手法【考易名师点评】刻画人物有多种描写,要求学生知道本句是属什么描写(二)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然后回答24~26小题。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情?(4分)【答案】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由于当时的黑暗现实所产生的仕途艰难的苦闷,又表现了诗人出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产生的对前途的希望。【考易名师解析】通篇表现李白矛盾多变的思想感情【考易名师点评】要求学生对本诗的理解,作者通过什么意象来反映他的心里2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深刻的寓意?(4分)【答案】比兴象征的手法。(2分)以自然界道路的艰险,比喻世路的艰险,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2分)【考易名师解析】要求学生掌握比兴的写作手法【考易名师点评】有何深刻的寓意问的好,学生不但要掌握如何运用修辞,更重要的是该该修辞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6.写出这首诗中表示诗人心情压抑悲愤的两个典型细节。(2分)【答案】“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考易名师解析】要求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考易名师点评】学生能找出这两个细节,就考查学生对本诗的掌握程度。(三)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蚶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蝮蛇蚶: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③鹘:一种猛禽。2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文艺创作现象?(4分)【答案】“灵感”的爆发稍纵即逝,应一气呵成完成创作。【考易名师解析】要求学生通过本文掌握写作手法【考易名师点评】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向来突出要求学生应答出的想法28.作者认为“心手不相应”的原因
本文标题: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2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