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09江苏高考生物实验汇编
2009江苏高考生物实验汇编目录: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3、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8、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9、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0、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实验二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21世纪教育网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四、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时装片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5.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一、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四、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实验四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将2号试管放在90o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不可用同一支滴管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肝脏在制成研磨液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oC三)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o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60oC100oC0oC60oC100oC0oC3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4保温5min60oC100oC0oC5滴入碘液,摇匀2滴2滴2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123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注入蒸馏水1mL//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4注入盐酸//1mL5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660oC水浴保温5min7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2mL2mL2mL8水浴加热煮沸1min9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实验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方法步骤:四、课后讨论题: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实验七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显性遗传病具
本文标题:2009江苏高考生物实验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4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