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2009级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案
渭南师范学院教案2009~2010学年第1学期教学系历史与文化传播系教研室世界史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09级历史学授课教师鲍秋媛职称副教授教材名称世界上古中古史2009年8月26日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授课时间:第四周(6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授人类的起源与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解体及国家的产生等内容。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具体过程;正确认识原始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婚姻、家庭的早期形式;了解和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知识、科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初始状况,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家庭形式;氏族社会的特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从猿到人1、攀树的猿群2、正在形成中的人3、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二、完全形成的人1、最早的人属2、直立人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第二节原始公社制的产生和发展一、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2、血缘家族3、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4、族外群婚(普那鲁亚婚)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2、原始农业、畜牧业3、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4、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原始公社的解体一、金属器时代1、金属器的出现:①从使用天然金属到人工冶炼金属②青铜器的出现③铁器冶炼技术的发明2、社会大分工: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分离出来③、商业从生产性部门分离出来④、社会大分工的意义和影响3、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①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特征②金属工具的使用改变了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③对偶婚的存在使得男子确知自己的子女④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公有制的解体形式4、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前提②个人劳动能力的提高使得占有别人的劳动有了可能二、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1、个体家庭2、农村公社3、军事民主制:4、国家的产生:①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四节原始文化1、文字的萌芽2、科学知识的萌芽3、原始艺术4、原始宗教思考题:1、按照恩格斯的划分方法,人类起源与进化经历过哪些主要阶段?列举各阶段发现的主要化石。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3.何谓家庭?史前时代家庭形式演变的大体过程如何?各种家庭形式有何特征?4.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5.社会大分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何?6、试析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形式。参考书: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第三卷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2、9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第四卷3、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14、刘家和、何允清:《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北京师大学报1981—6第二章古代埃及授课时间:第五周(4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概况,要求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奴隶制的发展和衰落等内容。教学目的和要点:阐明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埃及国家政权的特点,分析埃及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原因,了解埃及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及其特征;古代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埃及帝国的形成与统治;埃赫那吞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节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一、埃及的自然环境二、埃及早期的文明遗迹第二节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一、埃及向国家过渡二、埃及早期国家的特点第三节早王国、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埃及一、政治统治制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三、金字塔的修建四、贫民和奴隶起义第四节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的埃及一、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二、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奴隶制的发展三、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四、帝国的衰落与后王朝时期思考题:1、古代埃及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如何?2、概述古王国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3、埃及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统治措施是什么?4、埃赫那吞改革的原因、内容、失败原因和意义如何?5、古代埃及在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参考书:1、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第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2、费克里《埃及古代史》科学出版社19563、张忠民:《关于埃及国家的诞生问题》史学月刊1983---64、廖学盛:《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世界历史1980—1第三章古代西亚授课时间:第六、七周(6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西亚地区各奴隶制城邦的产生、发展及政治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点:通过对古代西亚几个主要国家、主要历史时期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概略过程,主要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西亚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教学重点与难点:苏美尔文明的生产及其成就;汉莫拉比法典;西亚民族的复杂性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节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及居民一、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二、古代西亚的主要居民第二节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一、苏美尔、阿卡德的奴隶制城邦1、奴隶制城邦的发生2、城邦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3、城邦间的争霸战争和阶级斗争二、阿卡德王国的统一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王权的加强第三节古巴比伦王国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二、汉谟拉比法典及其反映的社会三、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第四节新巴比伦王国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扩张二、新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三、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第五节腓尼基和巴勒斯坦一、腓尼基1、城邦的建立2、航海、经商和殖民二、巴勒斯坦1、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的兴衰2、犹太教第六节波斯帝国一、帝国的建立与扩张二、大流士一世的改革三、帝国的衰亡第七节上古西亚文化一、文字二、文学三、自然科学四、建筑与雕刻思考题:1、苏美尔城邦有何特征?2、评乌鲁卡基那改革。3、两河流域城邦是如何演变成统一王国的。4、试论《汉谟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状况。5、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有何特点?6、犹太教是怎样产生的?其主要教义有哪些?7、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化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参考书:1、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世界1979——12、杨炽《再谈汉谟拉比法典》世界历史1990——33、李政《论美索不达米亚文对赫梯文明的影响》人大资料世界史1996——24、赵复一《从犹太教看宗教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世界历史1987——6第四章古代印度授课时间:第七、八周(4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状况,要求重点掌握雅利安人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瓦尔那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孔雀帝国的扩张及其政治、经济制度等内容。教学目的和要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对印度地区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详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不同的特点的认识,并探讨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哈拉巴文化;婆罗门教;印度种姓制度;早期佛教及其教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二、印度的居民第二节哈拉巴文明一、哈拉巴文明的发现二、哈拉巴文明的特征三、哈拉巴文明的毁灭第三节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一、吠陀时代1、雅利安人与哈拉巴文明2、雅利安人的南下与吠陀时代的开始二、吠陀时代的社会1、雅利安人的社会组织2、雅利安人向国家过渡三、种姓制度1、形成2、内容和特点3、发展及其影响四、婆罗门教1、起源2、主要教义3、影响第四节列国时代一、列国时代二、摩竭陀王国三、佛教的形成和传播1、佛教形成的社会条件2、佛教的创立3、佛教的教义4、佛教的发展和传播第五节孔雀王朝一、王朝建立二、阿育王的统治第六节贵霜帝国一、帝国的建立二、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思考题:1、古印度种姓制度述论。2、试论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和实质。3、古代印度文化主要有哪些成就?参考书:1、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第4章2、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593、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574、杨富学:《贵霜文明与世界文化》世界历史1993——5第五章古代希腊授课时间:第八、九、十周(8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发展与衰亡的历史。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城邦的特点和城邦的不同类型,以及城邦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同时,还要了解和认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希腊文化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重大影响。教学难点与重点:克利特文明;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经济生活;希腊城邦的产生及其特点;海外殖民;斯巴达的社会经济制度;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希腊波斯战争;雅典民主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城邦的危机;希腊古典文化;马其顿的兴起;亚历山大东侵及其帝国的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自然环境和居民一、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二、古代希腊的居民第二节失落的爱琴文明一、爱琴文明的发现二、克里特和迈锡尼文化第三节军事民主制——荷马时代一、荷马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1、荷马史诗与荷马时代2、荷马时代的社会组织二、荷马时代社会的发展第四节希腊城邦的再次形成——古风时代一、希腊城邦国家的形成二、海外殖民1、海外殖民的原因和范围2、海外殖民的方式和影响二、雅典城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提修斯改革和国家的形成2、梭伦改革3、西庇特拉图的僭主政治4、克里斯提尼改革5、雅典城邦国家的基本特征三、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军事征服后建立的国家2、政治制度与社会风尚3、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基本特征第五节希腊城邦的繁荣——古风时代一、希波战争1、战争的原因2、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1、雅典的海上同盟——提洛同盟2、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3、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经济状况三、伯罗奔尼撒战争1、雅典与斯巴达矛盾的发展2、战争的影响3、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第六节希腊城邦的衰落——马其顿—希腊时期一、其顿的兴起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1、马其顿的兴起2、希腊落入马其顿之手3、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二、亚历山大帝国的后继者1、托勒密埃及王国2、塞琉古王国3、马其顿控制下的希腊思考题:1、略论荷马时代希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2、概述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背景、范围及影响。3、试论雅典国家的产生和民主政治的形成。4、分析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5、分析伯里克利时期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6、概述古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及主要成就。7、比较斯巴达与雅典两城邦在国家产生途径、阶级结构、政治制度、奴隶制度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8、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9、试析雅典民主政治之利弊。参考书: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四、五章2、顾准《雅典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19863、黄洋《希腊城邦土地制度研究》复旦大学19954、希罗多德《历史》商务19595、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19606、亚里士多德《雅典制度》三联19577、杨巨平《希腊文化对西欧的影响》晋阳学刊1992—58、沈坚《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1992-3第六章古代罗马授课时间:第十一、十二周(8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及罗马帝国的兴亡历史。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罗马城邦共和制度发展和消亡及帝制确立的历史过程,对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要予以重点的研讨;同时要了解罗马奴隶制得到充分发展的状况和原因,并认识其在罗马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和重点:伊达拉里亚文明、塞尔维乌斯改革、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国家的政治制
本文标题:2009级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4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