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1背靠大树好乘凉——论大陆汽车零部件业日期:2002/12重点摘要:大陆汽车零部件历来处整车之从属地位,投资力度明显低于整车行业。惟近年来零部件产业日益受到重视,1〜3Q2002大陆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增长33%,显示零部件产业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贸易逆差逐渐缩小,惟因进口许可证的陆续发放以及新车型的不断推出,预计1〜2年内大陆汽车零部件进口增速将超过15%。随着大陆整车市场急速膨胀,2002年大陆汽车零部件平均需求已接近2000年零部件总产值的2倍,推估2003年零部件仍将呈现『供不应求』荣景。大陆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资金短缺,未能掌控产品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使得国内零部件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惟劳动力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汽车零部件是大陆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入世冲击较整车制造更为直接,惟开放的零部件工业也同时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发展机遇。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当时期内还需依靠整车业之发展,研判中长期产业总体增速仍受到局限,惟短期内由于汽车消费的激励将有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较具投资价值;此外,鉴于对大陆汽车售后维修市场发展前景之乐观预期,研判『关注维修商市场的零部件供货商』应可抢得机先,后势发展值得留意。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2壹、前言受大陆汽车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之激励效用,汽车零部件产业位于景气循环的上升阶段;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零部件工业中线向好。惟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部分关键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加之未能掌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入世保护期过后大陆汽车零部件将面临重新洗牌。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入世后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的分析,并提出对零部件产业的投资建议。貳、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汽车零部件产业处整车从属地位,然近年国家逐渐加大零部件产业投资力度汽车零部件处整个汽车工业的上游,是汽车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占总价值链的50%。进入90年代大陆汽车工业投资出现爆发式成长,1991~1995年投资额为RMB¥756亿元,较『七五』期间增长338.53%。长期以来,汽车零部件一直被视为整车的附属品,政府投资向来『厚此薄彼』;然1998年起国家逐渐加大产业投资力度,2000年汽车零部件投资更逆势增长10.34%,显示零部件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参见表1)。另一方面,大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经济型轿车,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零部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研判未来其投资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表1、1986〜2000年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及汽车工业跨5年投资情况比照七五八五九五单位:%86’〜90’91’〜95’96’〜00’19961997199819992000汽车工业-339.5328.04-4.62-3.92-1.02-7.73整车-308.9934.89-19.057.005.61-23.01投资增速零部件-394.4415.36--8.43-12.385.0710.34整车制造51.7448.1550.7243.0849.0254.5958.2548.60投资比例零部件31.4035.3231.8235.2830.8828.1629.9035.75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市场统计年鉴,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附注:1986〜1990年大陆汽车工业投资基数较小,因此『八五』期间汽车工业投资呈超速增长态势。经历几年的快速发展,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历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2001年大陆汽车零组件销售收入RMB¥1,343亿元,YoY增长19.17%;惟因我国长期存在『重整车、轻零部件』的现象,零部件发展速度较行业平均水平偏低(参见表2)。就贸易情况看,大陆部分零部件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一些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型零部件,如水箱、车轮等实现批量出口;而发动机及底盘为目前技术最薄弱之环节,核心技术完全依赖进口。『九五』期间较『八五』期间增长88.85%;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24.51%,高出进口平均增速4.67个百分点(参见图1),表明国内零部件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所增强。惟因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3大陆加入WTO使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关税大幅下调,1H2002大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总额YoY增长近20%。随着汽车进口许可证的陆续发放,以及国内合资企业新车型不断推出和扩大产量,预计1~2年内大陆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速将超过15%。表2、2000〜2001年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营运情况比照销售总额(RMB¥亿元)利润总额(RMB¥亿元)产业类别2000年2001年YoY增长2000年2001年YoY增长整车制造1,8492,36427.85%84.614470.21%汽车零部件1,1271,34319.17%77.610636.60%汽车工业3,9114,76221.76%17726248.02%资料来源:机械行业统计年鉴,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图1、1995〜2000年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及进出口增长情况-40%0%40%80%120%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零部件产值增速进口增速出口增速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市场统计年鉴,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附注:外经贸部表示,2003年大陆汽车及其关键件进口配额将达USD$91.25亿元,汽车起重机及底盘配额为USD$1.38亿元。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地域明显目前大陆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836家,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吉林、浙江三地,占全部零部件企业的45%。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配套于整车厂商,且与整车自成体系,因此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地域性十分明显。2000年大陆零部件销售总额排名前六的地区(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辽宁)共计营收RMB¥4,06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9.03%(参见图2)。图2、1999年大陆各地区汽车零部件销售额构成情况25%10%10%9%7%5%4%3%25%0%10%20%30%上海吉林浙江湖北江苏天津辽宁山东其他省市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附注: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厂家所在地大多位于以上省市,而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亦基本集中在本区域内。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4汽车零部件产业构成如图3所示,汽车零部件是联系整车厂商与原料供应的纽带,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整车制造商逐渐淡出技术研发,专攻车型设计,这对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将有更高要求。以功能区隔,汽车零部件一般可划分5大类(参见图3),其中『发动机零部件』及『底盘零部件』最为关键,约占整个汽车零部件销售额的64%(参见图4)。惟随着大量电子技术的采用,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图3、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示意图资料来源: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附注:目前大陆汽车零部件多为整车配套而设,直接面向维修市场的较少。图4、1999年大陆五类汽车零部件销售构成49%15%14%13%9%底盘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通用及其他件电器件车身零部件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大陆汽车消费迅速增长使零部件需求激增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受此有利推动,1〜3Q2002大陆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YoY增长33%,零部件产业步入快速成长阶段。据国家经贸委预测,到2005年大陆汽车保有量将达2,465〜2,545万辆,汽车需求约310〜330万辆(参见表3),以此推算2003〜2005年大陆汽车零部件年均需求RMB¥5,313亿元(未涵括供应汽修市场之份额);而2000年零部件总产值仅RMB¥924亿元,大陆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生产的空间很大。原材料采购底盘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电气装置及电子装置整车生产汽车维修商汽车零元件工业通用及其它件车身零部件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5表3、2005年大陆汽车总量和需求量预测单位:万辆汽车总量轿车客车载货车总量2,465〜2,545830〜870770〜790865〜885需求量310〜330110〜120105〜11095〜100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市场统计年鉴,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參、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状况分析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现状为保护自身的比较优势,国外厂商偏好把低技术、低利润的产品组装(初级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偏向于在大陆投资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型、不宜长距离运输的产品(参见表4),因此这类产品成为我国批量出口的中坚力量。其次,由于汽车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合资整车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在国内建立零部件生产基地,这为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更快与国际接轨创造机会;部分为引进车型配套、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及系统零部件,其竞争力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近。尽管大陆汽车零部件产业较之从前已有长足发展,然因核心技术仍由外商掌控,加之国内研发能力有限,高新技术零部件缺乏竞争力(参见表5)。表4、外商投资大陆汽车零部件产品偏好产品类别外商投资企业家数业务偏重发动机零部件77发动机总成、活塞及活塞环销类、散热器等产品底盘零部件81底盘总成材料零部件及模具110橡胶、塑料及铸锻件、轮胎等产品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市场统计年鉴,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整理附注:表中所列为1998年底统计资料。表5、大陆部分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竞争力细分产品竞争力类别归属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Ⅱ燃料供给系统Ⅲ发动机车轴Ⅰ离合器、传动轴、驱动桥、转向器、传动装置、转向传动装置、供能装置、控制装置、制动器Ⅱ自动变速器Ⅲ底盘线束Ⅰ起动机、发电机、火花塞、车灯、仪表、电机、空调系统、电子锁ⅡABSⅢ电子元器件钢板弹簧、车轮、悬架Ⅰ减震器Ⅱ通用及其它件车架、保险杠、燃料箱、窗框、车门、座椅Ⅰ安全气囊Ⅲ车身部件资料来源: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附注:ⅠⅡⅢ分别表示该产品竞争力强弱,其中Ⅰ表示竞争力较强,Ⅱ表示竞争力一般,Ⅲ表示缺乏日盛嘉富國際/上海代表處6竞争力。大陆汽车零部件产品趋势分析就目前大陆汽车零部件产品之竞争力状况,国产零部件基本可归为三类。如表6所示,部分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即使降低关税,国产产品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外资对这类零部件的影响较为有限,此类产品以『车身零部件』为代表。其次,部分国产关键总成及系统部件之竞争力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相当,以『通用及其它件』和『电子元器件』为代表。其中通用件由于其可替代行较强,随着WTO开放这类产品将遭遇外资冲击,惟因大陆仍享有低劳力成本优势,外资对国内产品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加之国产品质较进口产品略逊一筹,关税的逐步降低将使国内企业面临外资最为严峻的挑战。此外,『底盘零部件』及『发动机零部件』之关键技术处于弱势,预计这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相当时期内难以改变外商独步天下的局面(参见图5)。表6、大陆关键之汽车零部件竞争力情况竞争力产品特性占整车成本比例具体产品Ⅰ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20%车架、车轴、线束、钢板弹簧、车轮、悬架、保险杠、燃料箱、窗框、车门、座椅Ⅱ型关键总成系统部件20%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发电机、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电机、空调系统、电子锁、起动机、离合器、传动轴、驱动桥、转向器、传动装置、火花塞、仪表、转向传动装置、供能装置、控制装置、制动器、车灯、减震器Ⅲ型高新技术产品15%燃料供给系统、变速器、ABS、安全气囊资料来源:日盛嘉富国际上海代表处附注1:ⅠⅡⅢ分别表示该产品竞争力强弱,其中Ⅰ表示竞争力较强,Ⅱ表示竞争力一般,Ⅲ表示缺乏竞争力。附注2:如上海大众目前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8%,除核心技术外,所有零部件均可国内采购图5、大陆汽车零部件竞争力示意图
本文标题:论大陆汽车零部件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