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0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南京“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三个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1075.3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增长19.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8亿元,增长1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6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601亿元,增长2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2%。产业转型加快推进。重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502.6亿元、增加值1941亿元,分别增长26.9%、14.9%。风电光伏等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增长29%,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中电熊猫高世代面板项目、中兴通讯二区、华为通讯、扬巴二期、上海大众新型轿车、中环光谷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或竣工投产。首家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已认定软件企业938家,软件业务收入达1013亿元,增长60%。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紫金山峰会、金洽会、名城会、软博会、台湾名品交易会、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国家批准设立金陵海关,江宁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8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8.85亿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26.5亿美元。科技创新全面展开。制定实施《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高新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等创新载体,白马现代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5名,实施“紫金人才”计划和“千企升级”计划。组建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新材料研究院,成立7家省市级产业联盟。在宁高校院所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06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51亿元,增长22.2%。颁布实施《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76.89亿元。城市建设“三个提升”开局良好。围绕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完善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南京长江隧道、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竣工运营,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及长江四桥等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启动雨污分流工程,建成雨污分流管线530公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35条干道和607条街巷环境整治出新,拆除违章建筑137万平方米、各类广告牌27万平方米。整治沪宁城际铁路沿线环境。玄武湖公园整治提升后与中山陵陵寝实施免费开放。建设公交场站20座,完成公交车更新710辆。关停搬迁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51家。整合公安、城管力量,启动网格化巡防管理,大城管体制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促进政策、资金、人才向郊县倾斜,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1377亿元,增长17.9%。都市型农业特色彰显,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高效农业17.5万亩。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61个占补平衡项目。农业旅游发展较快。农民健康工程、农村人才工程等八件实事进展顺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扶持126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73.4万平方米,解决了21个困难村办公用房问题。社会建设不断进步。成功申办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南京成为中国第二个奥运城市。平安南京得到新的加强,稳妥处理一系列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推进教育名城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居民。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妥善处理“7.28”原塑料四厂爆燃事故。出色完成援助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援疆工作,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民生工作得到加强。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完善提高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等十项改善民生政策,将使90万人受益。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落实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接政策,推进外来务工等人员参保和大学生医保工作。企业退休人员人均上调养老金169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年目标两年完成,覆盖率达99.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230元以上。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4123万元。养老平台不断夯实,福利机构达257家。发放市民卡334.8万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开工66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减少部门9个,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废止和修改206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开通运行。政策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强化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安全发展。加强廉洁从政建设,着力打造政风清明的公务员队伍。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办结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63件、政协提案572件。民族、宗教、信访、人防、司法、工会、双拥、外事、华人华侨、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人口计生、档案、地方志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南京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过去的五年,是南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亿元,三项指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46.7:50.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4%。过去的五年,是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一城三区”、“一带三港”建设全面展开,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地铁实现了网络化运营,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1%,森林覆盖率达到26%,改善了市容市貌。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省定小康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3.6%、12.2%。所有区县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县,教育名城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及“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引进外资累计达113亿美元。五年的机遇挑战并存,五年的奋斗成果丰硕,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应对危机,迎接挑战,务实奋进,才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才能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跃升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南京建设与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城市首位度、基础设施和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和江南江北发展不协调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有待改善;对物价特别是房价的调控还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南京仍处于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新的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变革,将加速南京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长三角重要门户的建设,将强化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增强承东启西的区域功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南京首位度和能级,增强集聚辐射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将加快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青奥会的举办,将拓展南京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全域统筹,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的推进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市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提升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前列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以筹办2014年青奥会为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富民优先、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到2015年,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迈进。“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服务业增加值翻番、工业增加值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坚持现代服务业和
本文标题:2010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9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