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0年考研政治强化班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
三、分析題(結合所學知識和原理分析材料並回答問題)(一)模擬試題(每題10分,共28題)1.從古到今的哲學家們都承認人們所感知的世界存在著千姿百態、複雜多樣的事物和現象,並力求探索世界萬物共同的本質、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材料1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這是因為萬物都是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濕裏產生、靠濕氣維持,物的種子都有潮濕的本性,而水則是潮濕本性的來源。材料2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的本原是一。“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於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近代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物質世界是一個大機器,是各種機械的集合,一個活生生的人也不過是一架完全按力學規律運動的機器而已,心臟不過是發條,神經不過是遊絲,關節不過是些齒輪,甚至連欲望、憤怒、愛情、恐懼等情感活動,也是純粹機械原因引起的。材料419世紀德國人杜林認為,“包羅萬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存在。材料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請回答:(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學傾向和共同特點;(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學傾向和不同點;(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學傾向;(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點與不同點。2.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釋。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材料1孔子的學生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孟子》一書載:“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然而舜有天下也,敦與之?曰天與之。”材料2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3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天下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請回答:(1)材料1、2、3各自所說之天各指什麼?(2)材料1、2的共同哲學傾向和不同點是什麼?(3)材料3的哲學觀點及其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是什麼?3.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中指出:“為國家創造財富多,個人的收入就應該多一些,集體福利就應該是好一些。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摘自《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46頁上述論述在哲學上所體現的原理以及啟示。4.有人認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評析此觀點以及對待利益和理想的正確態度。5.拿破崙描寫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無疑地最善於單個格鬥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鬥,他寫道:“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法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評析上述材料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規律以及這一規律對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啟示。6.下麵有三個哲學寓言的材料:材料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摘自《呂氏春秋·察今》材料2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摘自《呂氏春秋·察今》材料3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摘自《淮南子·人間訓》請回答:(1)材料1刻舟求劍和材料2楚人過河兩則哲學寓言的含義是什麼?其教訓是什麼?(2)材料3塞翁失馬的哲學寓言的含義是什麼?合理之處和不可取之處是什麼?(3)上述三則哲學寓言對人們的思想方法有何啟示?7.下列為中國文化中深涵哲理的典故或成語:材料1《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材料2《論衡》中說: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後人引申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材料3《後漢書·丁鴻傳》中說: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消滅,害除福湊矣。杜漸防萌亦作防微杜漸。請回答:這些典故所包含的哲理是什麼?為什麼?對我們在成才道路上有何指導意義?8.材料1我國歷史上曾經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孔子說過“和為貴”,墨子提出了“兼相愛”、“愛無差”等的理想社會方案,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狀態。摘自《2005理論熱點面對面》材料2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摘自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材料3會議認為,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請回答:(1)用矛盾學說分析我國歷史上有關社會和諧思想的合理性與片面性。(2)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原理分析論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認識的深化。(3)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的矛盾和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哲學意義。9.材料1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材料2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請回答:(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係。(2)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10.中國從古到今的思想家對認識(知識)的來源有各種不同看法。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材料1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材料2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材料3荀子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人為的意思),是性偽之分也。”材料4孫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類之進化,當分為三時期:第一由草昧進文明,為不知而行的時期;第二由文明再進文明,為行而後知之時期;第三自然科學發明而後,為知而後行之時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請回答:(1)材料1認為知識的來源是什麼?(2)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點是什麼?(3)材料2與材料3的哲學傾向是什麼?(4)材料4揭示了知識的來源是什麼,知與行的關係是什麼?11.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和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摘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3頁上述論述所體現的認識論原理以及對我們的啟示。12.“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上述兩個論斷在認識上對我們如何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有哪些啟示?13.有一種觀點認為:追求現實物質生活享受是唯物主義,而追求人生理想價值的實現是唯心主義。試用所學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有關原理加以分析評述並說明,應當如何正確認識現實物質生活和人生理想價值。14.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在我國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請回答:(1)科學發展觀主要體現了哪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2)分析科學發展觀內容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與方法。15.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來的。早在千百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的民本思想,強調要利民、裕民、惠民。近代西方人本主義反對迷信、崇尚科學,反對專制、崇尚自由,反對神性、張揚人性。請回答:(1)以人為本的深刻涵義。(2)以人為本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區別。(3)以人為本同西方人本主義思想的區別。(4)以人為本同民本思想、人本主義思想的根本區別。16.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的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請回答:(1)“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哲學理論依據是什麼?(2)“三個有利於”標準的重要意義是什麼?17.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時期,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同時並存。黨的十七大報告突出強調加強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請回答:(1)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分析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同時並存的依據。(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18.材料1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後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後地區是一個義務,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後,
本文标题:2010年考研政治强化班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