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和反思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和反思主讲人:胡玲霞学校:农十师一八一团中学班级:初一(2)班人数:47人课时分配:2课时时间:2010年12月11日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前的课前准备一、教材分析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是开篇。绿色植物的生活史就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历程。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起始阶段。与旧教材相比,就内容而言,新教材突出了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突出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分析诗词、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二)能力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1.种子的萌发条件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五、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六、教学策略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较难以理解。在教材处理上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理,分析设置1、2、3、4号瓶的理由,使学生真正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方案分析如下:水(变量)对照组①空气(变量)对照组①温度(变量)对照组①水多②无水③无空气⑤低温④土壤板结时里面空气很少,不可能无空气(氧气〉。水里的溶解氧很少,被种子呼吸完后,基本处于无空气状态。因此②和⑤只须设置一个。三个对照组也只须设置一个。最终结果是设置①、②、③、④四种条件即可。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在土壤中完成的,不容易观察到,比较抽象。我制作了一个“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瓶”供课堂上学生观察。制作方法如下:取一个无色透明大可乐瓶,把上半部分剪去不用,下半部分装上沙子,定期浇水。贴壁每天放入一粒大豆种子,这样一星期后就可以完整地观察到大豆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一周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精心准备各种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过程完成对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的学习态度。诗歌引入在古典的古筝乐的伴奏下,多媒体显示: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同学们,对于这首诗你们是否熟悉呢?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诵一下好吗?问: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主要是描述生物学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声音响亮的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用学生很熟悉的诗歌引入,一是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用熟悉的事物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信。什么现象呢?那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学生分析诗歌。生:(种子的萌发)通过分析诗歌让学生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引入课题播放种子萌发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给予学生强烈视觉刺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问题引入新知识问:为什么农民要在春天播种呢?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回答。将平时的所见所闻融入生物课堂中,增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师:探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外界世界的主要方式。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回顾探究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探究的过程(包括(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旧知识的巩固,还为下面的重点过程做好了铺垫。探究分析过程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探究的每一个过程分别是什么?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之后进行对探究步骤的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强调对照实学生认真思考,并派代表回答探究的过程,重点介绍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学生陈述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与课本的结果存在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验的判断以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对学生探究过程和对学生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得出探究过程中必需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遵循对照实验的原则,变量只能有一个。学生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实验的各方面的因素,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在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层层深入,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教师提出几个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2.怎样才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4.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5.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应当与对照组相同?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7.如果事先已经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2号瓶是否有必要?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手过程和组内成员的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进一步明确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探究过程注意事项的认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好心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1、北方春天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为什么要这样做?2、为什么放在仓库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析,将学生的思维带回生活,不仅达到了前呼后应的效果,而且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达到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的目的。课下实验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第二课时)分析实验数据①分小组汇报课下实验的完成情况。②说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学生选择的种子是不一样的: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④数一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有多少粒种子发芽了。①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②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水稻在水多的条件下也萌发了。(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中也能萌发。)③“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均无发芽。④计算种子的发芽率。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掌握基础知识。诊断①“五一”期间上市的当地西瓜,农民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②假如你是种子站的业务员,在进货时你该怎样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关心国计民生,增强责任意识。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②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种植大豆的观察记录。③引导学生思考: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①通过观察、分析小结出种子萌发的过程。②种子发育成幼苗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①启发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②从宏观到微观,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提升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自我小结本节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布置新课题①了解有关我市种子的信息(种子的来源、质量等)。②动动手:发豆芽。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或实验报告。采取开放式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也为后面的新课做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附表实验观察记录表天数种子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八、板书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种子能孕育新的生命植物最重要的部分是胚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九、评价过程。1、出示大家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课件)评价内容所占分值(50分)课前准备种子的选择及培育15记录萌发过程中的变化15分析记录的原因5课时表现能清晰表述培育种子时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制定新的培育计划5小组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好52、指导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内容及所占分值。3、出示小组自我评价记录表,请各小组讨论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先作出客观的评价,填写记录表。4、教师讲解评价活动开展的内容、要求、步骤。(1)演示学生自己设计的美术字作品效果,及创意说明。(2)介绍小组分工及合作完成情况(3)展示小组自我评价。5、选择2——3个小组按活动要求在全班汇报,大家进行评价。6、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展示小组互评表,强调要写出被评价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小组之间展开相互评价。汇报小组互评情况。十、教学反思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似乎很枯燥。其实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也是分不开的。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入本章“被子植物的一生”。又让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进入了教学主题“种子的萌发”。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课件,理解生命之艰辛;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道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介绍种植大豆的经历,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说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一生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生物圈所提供的,使人与生物圈和谐相处的哲理,尽在其中。本节课所涉及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抽样检测”的方法都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其中涉及的有三个变量:水分、空气、温度,设计方案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时教师给予了提示,讨论后又进行了实验方案分析。体现了教师引导、启发、点拨的主导作用。在教师进行实验方案分析后,学生普遍反映思路清晰了。及时诊断“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设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实验方案,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训练。从反馈来看学生基本学会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学生增加了一个项
本文标题:《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和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3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