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版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边讲边练五、【教学过程】两则新闻导入,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人和事?社会发展遵循怎样的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寻觅社会的真谛,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例: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究一:新闻背景: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问题:朋友圈被二胎刷屏了说明了什么?材料: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30多年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材料中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朋友圈为什么会有“生”和“不生”两种观点?国家为什么要调整生育政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探究二:《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中国的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建国4年来中国人口增殖率为2%,照此推算,如果不控制人口,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增长太快势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矛盾。讨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说明了什么?它的影响又说明了什么?(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探究三:课件展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及原因国家实现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没有起到效果?放开“二孩”对将来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判断: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注意: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例题1】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例题2】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当时的社会决定了当时的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受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局限,故选①②④。③表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者都是社会存在,不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故排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由此得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1、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总趋势:由低级向高级,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判断: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六、【课堂小结】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A)七、【当堂检测】判断: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单选:1、(2015江苏学测)2014年流行语,如“新常态”“打虎拍蝇”“蛮拼的”“断崖式”等,都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C.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D.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进步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是因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3、2014年我国九成居民有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八、【课后作业】《考点直击》P103第1—13题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
本文标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4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