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文件编号:版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2018年月日发2018年月日实施-2-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规范性引用说明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公司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8﹞29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2883-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1—2017)等相关文件部署,加快推进公司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2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2.1总体要求结合公司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2目标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3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3-3组织机构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快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特成立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双体系建设办公室,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实施的机构,组成如下:主任:成员:4责任分工4.1领导小组4.1.1组长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应任领导小组组长,为建立两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确定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4.1.2副组长企业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直接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监督管理,对企业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4.1.3成员各职能管理职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各生产车间(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4-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活动及管控措施的落实,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职能管理职部门是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分工负责部门,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各生产车间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各生产车间(班组)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落实,责任到人。对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统计和考核,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4.2办公室4.2.1主任负责组织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较大以上(含较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评估、监督;负责组织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以及对企业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下达需要协调处理的隐患整改计划,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汇总审核报送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表。4.2.2成员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上传下达工作指令,协调工作组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实施。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定期按计划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定期汇总隐患信息整理成台账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表。4.3岗位人员职责各岗位应根安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按照两体系要求定期进行岗位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积极配合监督部门或岗位的工作。-5-5实施步骤5.1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自2018年日至2018年月日)5.1.1编制体系文件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2883-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1—2017)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公司的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管控制度与指导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与指导书,及其他必备的体系文件。5.1.2全员学习(1)公司双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层宣传、教育、培训,培训要如实记录,并进行考核。(2)由双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车间宣传、教育和培训,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展开宣传发动,让全体职工深刻领会“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以及“双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3)办公室要利用安全会议、班组利用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活动日等时间,组织学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内容、方法和要求,让全体职工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具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基本能力,为深入实施打下基础。-6-5.2组织实施阶段(自2018年月日至2018年月日)5.2.1风险点确定5.2.1.1风险点划分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区域等功能独立的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对操作及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每一项独立完成作业目标的操作及作业为一个风险点;可把具有独立功能的管理行为划分为一个风险点。5.2.1.2风险点分类风险点划分为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二类;为便于管理和识别危险源,可将各种类型按划分原则细分为若干个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信息。5.2.1.3风险点排查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系统单元进行逐一进行排查,为了便于统计,可以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点分为两大类:设备设施类和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包括现场设备设施或系统、部位、场所和区域,作业活动类包括运行操作及各类检修作业活动。企业应编制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样式见附件A.1与A.2)。5.2.1.4排查方法建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然后逐级汇总。班组可以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员工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参与的作业活动、接触的设备、设施、工作的区域环境、使用的机具、根据经验认为存在风险的部位、场所等列出本岗位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合并同类项后报给双体系建设办公室,形成企业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5.2.2危险源辨识5.2.2.1辨识方法(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7-(2)公司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4。(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5.2.2.2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1)危险源辨识从空间、流程方面考虑,其范围如下:厂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材料工器具、作业环境、作业过程、管理制度等。(2)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非计划停运、大面积停电、财产损失、健康伤害、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分为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伤害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设备事故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等。(3)危险源辨识应综合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即正常生产作业及设备正常运行状态,设备异常状态以及发生能量意外释放、泄漏和超标排放等事故紧急状态。(4)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室外、天上、地下(含水下)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机构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及其他管理因素缺陷。5.2.2.3危险源辨识公司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8-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2.3风险评价5.2.3.1风险评价方法公司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1)对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5.2.3.2风险评价准则公司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5.2.3.3风险评价与分级公司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4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