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主流化
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和社会性别分析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和社会性别分析•性别社会化•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法律和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根据社会性别主流化面对的难题•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性别社会化•性别社会化:是社会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学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反映了多重因素对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作用,从人一出生就开始了。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说:“在每天无数的小活动中,我们社会化地再生产着——亦即制造和再制造着——性别。”两性的社会角色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学习、领悟和效仿;同时,两性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也在社会化过程中被生产和再生产。•事件很多,看看广告新闻电视剧甚至你的爸爸妈妈老师都在建构着你的性别。性别社会化•加拿大妇女地位指标•1.女性人口2.家庭地位3.妇女健康4.教育5.付酬和不付酬的工作6.收入和收益7.住房和家庭设施8.妇女和犯罪9.移民妇女10.少数民族中的妇11.土著妇女12.老年妇女•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有关指标•1、经济2、政治3、教育4、婚姻家庭5、健康6、生活方式7、法律8、社会性别观念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社会性别问题不是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问题,是男女关系的变革问题;社会性别主流化不是把男人包括进来这么简单、更不是让“糟糕的主流”接受社会性别,而是要改变权利关系”(02.3印尼日惹会议记录)。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把妇女及其他弱势、边缘群体等纳入社会机制运作的主航道,是改变现有权力关系的政治活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改变的不仅是性别角色分工,而且包括基本的价值观;不仅要改变某些现象,更要改变权利关系;社会性别主流化不仅是达到男女平等的技巧、策略,而是要达到两性权利\权力结构的根本变化,即在政策、决策、纲领、组织、项目等多层面上改变男女两性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不能满足于让原来处于主流的人具有性别意识,而是要改变主流的结构,让妇女、妇女组织进入决策和管理的主流。法律和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①社会性别不平等/歧视政策:如计划生育对女不对男、对男女干部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限等,体现的是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政策,前者看到两性生理上的差别,利用这一差别控制和限制女性;后者是对老年妇女的歧视。•②社会性别盲点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并无歧视,而是假定男女利益一致、政策是公正的、对男女一视同仁,认为不应该向妇女“倾向”、“照顾”。如土地分配制度,没考虑离婚妇女的利益;提拔干部男女条件一样,没考虑因妇女生育影响任职年限;家庭生活最低保障按人均收入计算,假定所有的家庭关系和谐、夫妻感情好,忽视一些感情破裂或有其他问题家庭中的妇女个人的利益;生育权利给予夫妻双方,等等。根据社会性别主流化面对的难题•1经济发展要求的挑战•2对不同妇女的影响•3对男性的影响。男性在社会性别主流化过程中会更加不适应,要改变男人,使他们的社会性别观念有所改变是最大难题;例如,当妇女说“我们有工作了”时,男人则抱怨“家务劳动没人做了”。如何让妇女和男人都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如何影响男人?涉及男人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作用;男人参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必要,还在于这是男人的解放,因为男人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女人强,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4决策者的态度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婴幼儿期是性别社会化的初期阶段•性别社会差异在此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具有明显的性别分化。另一方面婴幼儿的性别社会化主要通过示范和模仿完成,这一过程中的强化机制与社会的性别标签联系在一起。对于我当时的成长我无法阐述,但通过我身边亲戚小孩的成长也可以体现。我表妹今年还在都幼儿园,三四岁的时候是极其顽皮的,我们都会说她跟男孩子一样,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的教育,她渐渐意识到她自己是个女孩,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她妈妈就经常拿她身边的大女孩作比较,说:“你看某某姐姐多文静啊,你不可以和他们小男孩一样那么皮,不然没人喜欢了。”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幼儿时期,父母的性别教育观深深地影响着子女的性别社会化。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在青少年期•学校教育成为传递社会性别规范的正式场所。教育孩子成为不同性别的个体是一般学校教育中的“隐藏的课程”,学校往往成为制度化地产生两性差异的社会化机构。有关于性别的各种看法经过师生的互动得以传递,教师的性别认同和教材中所体现的性别意识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性别认同。比如说,老师一般总会认为男生理科比较好,逻辑性强等各方面优势,以至于时常情况下女生会对理科产生恐惧,甚至感觉女生不是学理科类的料。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而女性在青年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婚姻和生育。•现代社会中,女性往往处于双重标准中,一方面男权文化要求女性固守家庭,另一方面女性又获得了一定的现代性,要求走向社会。而后女性在中年时期主要应付的问题是对儿童的教化。这使女性获得了双重社会化的身份,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仍受社会文化价值的影响,又因为母亲的身份成为社会化的主体,开始把自身的性别意识加入到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中。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老年期的性别差异来自多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性别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差异被社会强化;二是社会对女性和男性的老龄化的表现有着不同的反应;三是老年妇女的生活境况表现为社会角色不断丧失的过程。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结合我自身相对简单的成长经历,我也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首先关于我自己。作为一个女生,应该很庆幸自己出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所以从小到大也很少受到性别社会化的影响。记得长大以后,妈妈曾跟我讲过小时候的事。爷爷奶奶是来自农村的,爸爸是他们的独养儿子,所以一直希望能抱上个孙子。而我出生的时候恰恰是个女孩,从长辈的心理来看不免有些失落,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那个年代驰骋了那么久,一下子也无法湮没,所以我也很理解他们,若我是那个时代,也许也无法挣脱出封建思潮的束缚。但我的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相对而言长辈的知识见解程度也就有所增长。他们依旧很喜欢我,对我很好,只是有时候爷爷会笑眯眯地望着我,突然皱个眉头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家伙从你妈肚子里出来干嘛这么急呢,竟然把你的小家伙给落里面了,不然我就有孙子了么!”从这点看来,他们的心底里还是希望男孩能够传宗接代的。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其实大多数儿童都可以察觉出,男女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在美国,儿子更为受宠,尤其在过去更为如此。有些文化对男性的偏爱非常强烈,很多女婴还在母亲腹中时就被流产,出生后的女婴有时也会被杀死。那相比之下,生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我们是幸运的。另外,父母对儿子和女儿在成就方面的期望值常常不同,在美国中产阶级的白人家庭中,母亲会常告诉儿子成功的重要性,并鼓励儿子取得成就,对女儿则不会这样。墨西哥裔美国人对学习好的女孩则一味地贬低,甚至把上大学的女孩子视为不纯粹的墨西哥女人。还有一方面是人们对假小子式的女孩比对女孩子气的男孩要宽容得多。人们对女孩子之间的搂搂抱抱无所谓,却不能男孩子之间有这样的亲密动作。这可以见得,社会对男孩性别上的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出对培养男孩的男性气质的严格彻底程度远远超过女孩。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而对于我自身而言,等我将来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希望她是一个女孩。我想现在来看不只我一个人是这么想的。原因有:一,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女孩普遍比男孩优秀,或者说是好教育。就我身边的亲戚朋友而言,一般都是女孩成绩优秀,品行端正,受人欢迎,而男孩比较多的是贪玩或者成绩不好。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种物价上涨,买房买车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对男方家长而言,这为他们将来儿子娶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身边有位亲切近来生了一个儿子,在表面喜得贵子的荣耀下,背地里一直在担忧未来儿子的各种负担问题。我的家乡是一个经济比达发达的小城,人们的生活标准都比较高,对生育了儿子的父母而言,若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儿子买房买车将是他们下半辈子奋斗的目标,使这样,要是遇上一个不怎么争气的儿子,他们的辛苦也付之东流了。所以在我家乡的说法就是,生了儿子,就至少准备好三百万吧。那么我想,更何况在杭州,在这样一个大城市呢?有时候,我就会设想,若沿着我的想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这个社会更多地倾向于重女轻男了呢?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在前一次的讨论课上我们讨论了男女班长的问题,这也是和我的成长息息相关的。从小学到初中,在班级里的班长几乎都是女生,而且绝大多数班干部也都是女,除非是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这主要因为女生的成绩等各方面要比男生好,所以老师基本都选了女生。可能很多人认为女班长没有威信,但在我看来也因人而异吧。虽然当初班里有很多调皮捣蛋的男生,但基本上都会给女班长面子,可以在女班长的管教下听话,这一点我觉得是个人能力问题,在同等条件下,男班长还是女班长并没有多大的优劣之分。在高中里,我是理科实验班,男女比例是几乎1:1,一般都是班长和团支书一男一女,而班干部基本还是阴盛阳衰。在我看来,女的班干部整体要比男班干部负责,男生经常因为自己要打篮球或者玩游戏等耽误了班级工作,而女生总是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先完成。这样一来,我们班里的整体成绩也是阴盛阳衰了。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关于性别形成和行为的理论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侧重于性别的生物学基础。一类强调性别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起因,还有一类关注文化对性别形成的影响。生物学理论是最早分析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的普遍差异的。其中的第三个焦点是大脑的结构和发育,这似乎也和性有关。男性的左脑更发达,而左脑控制线性思维,序列信息,抽象思维和推理等。女性的右脑更发达,因此女性的想象力更丰富,艺术创造力更强,某些方面的视觉能力和空间能力也更强,同时女性还更加擅长于基于直觉的整体思维。所以从某个角度讲,我觉得女班长或许比男班长更合适。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大多数女人和男人仍旧认为男人应该是主要的或者是唯一的挣钱养家的人。男人仍然被看成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女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似乎比男人更情有可原。《新闻周刊》的民意测验表明,41%的美国人认为让男人在外发展,女人照顾家庭对大家都比较好,25%的人难以接受女人成为主要的养家糊口的人。这种男人应该挣钱养家的观念与现实并不相符,在30.7%的已婚并有两份收入的家庭中,女人的收入比男人高。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在美国黑人中,女人取得更大成就的倾向在青少年中就体现得很明显;从高中辍学的黑人女生为13.5%,黑人男生则为17%;接受大学教育的黑人女性为35%,男性只有25%;拥有管理和专业工作的黑人女性为24%,男性只有17%。而黑人男性往往不喜欢妻子挣钱比自己还多,许多黑人男性在成功的黑人女性面前有一种受威胁感,尤其是他们的妻子属于这类女性时。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自1960年以来黑人的离婚率上升四倍之多。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最后,谈谈小三。目前娱乐圈内的小三问题也是颇受我们关注的,不论是之前发生的姚晨老公凌潇肃的小三事件,还是最近发生的张柏芝谢霆锋的小三风波,大家似乎对如此众多和高频率的小三事件不足为怪了。尤其是我在网上看到这样几则新闻::“小三”议题近日在台湾引起热议,一家烧烤店推出“狐狸鸡”、“抓奸鱼”等特色新菜,该店称每周三晚上消费时承认自己是他人妻子或是小三,就可以免费享用应景菜色。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目前并没有一个以第三者为主题的热门网站,因此有台湾网友加入大陆小三的行列,并自称“台湾三儿”,表明要跟大陆的三姐妹们分享与交流;三情网”自去年7月成立至今已累积700多位会员,最近更大刺刺向海外小三招手,希望发展成国际性组织。对此有网友生气的表示:“别以为做错事的人团结起来就能光明正大,小偷就是小偷,偷人丈夫的贼,永生见不得光。”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个网站不错,可以让另一半看清楚到底小三是爱人还是爱钱。从某个角度讲,小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性别与社会这个主题。尽管这对于我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作为大学生,不可否认,这个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了。在之前的讨论课上我们已经展开过了相关讨论。谈性别社会化与我的成长经历•我同样关注到学校论坛上同学们对于小三问题的看法。有同学提出
本文标题: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主流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5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