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5.(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8.(2008年江苏高考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6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3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10.(2009年广东高考21题)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A.日心说B.相对论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11.(2008年上海高考A10题)“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12.(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4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1题)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A.普朗克B.麦克斯韦C.玻尔D.爱因斯坦1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9题)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17.(2008年广东高考21题)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18.(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9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5C.量子论D.相对论19.(2011年江苏高考20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20.(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7题)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2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2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22.(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1题)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2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0题)“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6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2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5题)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C.经典力学的发展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25.(2008年海南高考12题)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26.(2010高考安徽文综35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7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选D项。2.B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错误。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8解析2: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解答本题时应准确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错误。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解析3: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错误。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B正确。3.C解析:本题以《泰晤士报》文章标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论考查学生对近代世界科技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对文化史的高度重视和基础知识对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性,难度不大。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C。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总之,由关键时间信息1919年和“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可以判断为爱因斯坦提出于1915年的相对论。故选D项。4.D解析: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偷换概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9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5.C解析:题眼: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考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6.C解析: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得出此结论。注意时间:1920年。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战结束后;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7.A解析:“
本文标题: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民版必修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7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