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网络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教材培训资料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解月光2009年6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教材设计的主导思想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三、培训材料总体介绍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表达与交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教育载体是6个学习模块。多媒体模块是载体之一。作为载体的教材,其内容选择与知识组织的核心线索是表达与交流。表达是过程、是方法、手段,交流是结果,是目的,有效的交流是目标。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活动/事件、载体对于学生来说,表达与交流都是一项活动或事件。对于整个课程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来说,表达与交流是主体活动的载体,通过这个活动的载体,来培养主体的信息素养或促进主体整体信息素养的发展。表达与交流是人类根本的、真实的需求,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是社会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说,以此为载体应该是根本之举。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主题、内容、形式、方法、效果表达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形式。有效的表达需要逻辑,需要手段和方式方法。交流是表达的目的。交流要有受众,要有效果。受众通过主题、内容、形式和方式,接收信息,受到影响。有效的交流需要有效的表达,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表达需要根据需求确定主题,根据主题和受众选择内容,根据内容确定信息的呈现形式、信息组织方式和达到有效表达的方法。交流追求效果。表达的构思和内在逻辑、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影响到表达的感染力,进而影响交流的效果。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所以,对于交流来说,表达是根本。信息技术为有效的(或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提供了手段、方式和方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有效交流。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转化、组织、选择、呈现表达是对主题、思想、意图的表达。主题、思想、意图需要转化为内容信息,并通过媒体的形式得以呈现。信息呈现的媒体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有效的表达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形式,通过适当的方式,恰当地组织、呈现。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技术的原理、技术的方法、技术的思想、技术的文化利用技术完成有效的表达,需要掌握技术的原理、技术的方法、技术的思想、进而理解技术的文化。这些知识、技能和修养等具体为内容载体即:媒体加工的技术与方法;媒体呈现方式的工具使用;多媒体集成工具的使用;主题、思想、意念的确定和转化为具体内容的方法等。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内容的选择——技术学习的全部(1)从解决表达与交流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2)从多媒体技术功能与价值的体验学习出发(3)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四个方面:工具操作与使用层面:“动手做/操作的技术”;如何做才能实现有效表达:设计和规划的技术;为什么这样做:技术的思想与原理;技术的价值判断:即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影响如何。一、教材设计遵循的主导思想从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说:表达是根本,有效的表达是追求。从教育活动的角度来说:表达是载体,通过完成表达的过程和实现有效表达的结果,实现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结构与体例总共六章十五节。每章开始都有一个概述,和以章为单元的知识点体系结构。然后以节为单位,内容组织结构包括“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介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案例推介、案例评析”等部分。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知识点与重难点分布章名节数知识点重点难点12102;21;122141;21;13263;21;144222;3;3;31;2;3;253132;2;11;1;162143;21;1总计:15793319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内容组织结构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学习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每一节的学习目标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对主要内容的介绍:遵循新教材是学习材料、是教学资源的教材观,从学习需求的角度和教学如何支持或可能支持学生学的角度,以节为单位,按照知识点及其顺序,对教材内容的选取和主要内容本身进行说明、分析与解释。例如: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第四部分: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教材首先明确了组织多媒体信息的工作内容,即“对作品所涉及的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整体的、有目的的、有秩序的设计与组织编排。从而形成作品的信息内容、信息呈现方式、信息之间的关联和组织形式”。接着将设计脚本作为有效形式,具体介绍组织多媒体信息的过程及方法。教材中介绍了脚本的作用、格式及常见脚本卡片的样式,然后综合运用这一部分内容,选用一个主题或任务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脚本设计过程。教材在实践任务中提供了一个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脚本设计任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作为脚本设计任务。”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指出一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学习的难点,并对重点的重要性和重要的原因、难点难在何处和为什么是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例如:“重点:让学生体验脚本设计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关于脚本设计的讲解,只能对脚本设计有一个粗略的认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设计脚本,必须进行实践。从软件工程的思想出发,规划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流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作品创作的基础。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规划和组织能力和习惯,会使他们更关注多媒体信息及技术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而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多媒体作品的规划、组织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难点:(1)非线性组织多媒体信息非线性组织多媒体信息”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多媒体作品从是否具有交互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交互型和非交互型两种。交互型多媒体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通过超链接和命令按钮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通过多媒体信息的非线性组织方式设计是实现多媒体作品交互性的重要步骤,而信息非线性组织的设计对统筹规划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非线性组织多媒体信息”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对教学案例的推介:案例推介主要包括两部分主要内容,一部分是教学设计,另一部分是简要的评析。推介的案例主要对突破重、难点有借鉴意义。具体有两类,一类是按照课时设计的完整的案例,一类是针对重、难点突破设计的案例片段。完整案例的呈现有两种,一种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教学设计,一种是对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描述。例如: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1)第五章第2节的案例“多媒体信息集成”,4课时,案例按照1课时、2课时和3、4课时分开进行呈现的。(2)第四章第2节的案例“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提供了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的具体描述。(3)第四章第4节的案例“视频文件格式与视频采集方法”提供了3个解决重、难点的案例片段。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对教学案例的评析主要是对推介的案例从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思路、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创意、对重难点的解决、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等方面有所侧重的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对“视频文件格式与视频采集方法”案例片段的评析。这个案例片段显示出教学活动采取了“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视频格式是让学生上网探究,视频采集则是组织学生在自行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有及时的评价和活动后的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二个:一是自主探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能不能探究到应该探究而得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怎样确保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参与、都有所得?二、培训材料总体介绍关于知识拓展部分:另外也有知识拓展的部分。如第一章、六章,主要是根据教学需要且方便教师的角度,给出了知识拓展的材料。关于各章的概述部分:实际上给出了该章的主要内容构成、组织安排的主要思路、以及对学习或教学方面的要求和方法方面的建议等。例如(见下面的具体介绍):三、培训材料的具体介绍顺序和内容章的概述;每章的结构;以节为单位,对如下内容分别进行阐明:教学目标;内容描述;重点难点;案例推介。具体如下: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本章概述本章由“走进多媒体世界”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两部分内容构成,前者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知识基础,后者是对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全面探究。作为全书的一个引子和总体概述,目的是把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的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分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整体认识,较为系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应用等基本内容,同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提供相关知识上的铺垫,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1走进多媒体世界1.2多媒体技术应用1.1走进多媒体世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概念;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过程与方法明确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对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多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内容描述(一)多媒体技术概念、特征和发展历史、趋势(二)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技术,以及多媒体发展趋势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概念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与相关技术四、案例推介新世纪从“多媒体”开始1.2多媒体技术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状况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未来发展趋势;2.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对社会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可能的负面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意义;2.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体会多媒体技术在人类表达、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探索的兴趣;2.明确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应用技术,初步形成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态度。二、内容描述(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状况(二)辩证认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以及树立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三)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未来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意义2.树立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教学难点树立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四、案例推介善用多媒体技术第二章图形、图像本章概述学会借助于图形、图像有效地表达和交流信息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本章由“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和“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两部分内容组成。本章学习为后面声音、视频和动画相关章节知识的学习方法、工具的使用积累了相似的经验。第二章图形、图像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2.2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加工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字化图形、图像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像图像数字化表示的基本原理理解图形、图像存储格式的含义,掌握常用存储格式类型和特点;3.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掌握图形、图像文件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了解信息表达中对图形图像的需求明确运用图形、图像是实现有效表达、交流的重要方法;2.能根据表达目标和信息技术环境,恰当地选择图形、图像能根据需求及环境,选择合适的工具,以恰当的方式和格式存储图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像在信息表达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探求图像处理技术的欲望感受数字化图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二、内容描述(一)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三)图形、图像的存储(四)图形、图像文件的压缩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学难点图像的数字化表示四、案例推介[案例1]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案例2]图像的数字化过程2.2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图像加工的意义;2.掌握图形和图像获取途径,了解选择获取来源的依据、知道图形、图像的筛选依据;3.了解常用图像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能合
本文标题:网络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4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