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州市2007年“一模”古诗文题评卷情况分析
广州市2007年“一模”古诗文题评卷情况分析•一.文言文断句与翻译:•8、(1)断句:•评分标准:3分,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其中“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可断可不断,“舟上下失势①/破碎沦溺者②/往往有之”①②处至少断一处。•存在问题:•1.未能全面的理解、把握文本。例如:•1)“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错断)•2)“横破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错断)•3)“横破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错断)••2.不能熟练运用解题技巧。•例如:•1)“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错断)•2)“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漏断)•3)“小吏十余家皆鸟语夷面”(漏断)•3.个别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用“/”断句,而是用了“,”等其他不合要求的符号。•8、(2)翻译:•评分标准:•第一小题,“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3分。•译对“以出租赋”1分,“告”之后译出宾语1分,译对“奉期约”大意1分。•第二小题,“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3分。•译对“是以宾客游从之士”大意1分,“无所为”1分,“而至”1分。•存在问题:•1.虚词的翻译意识不强。评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虚词的翻译比较随意,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例如:•1)然后告诉大家可以租赋的样子……•2)这样做才可以告诉他们我会交租金……•3)然后就告诉他们要交出租赋……(“以“字漏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把“以”翻译成“把”而是把它翻译成“要”“可以”等。•又如第二句翻译的“是以”依然有很多学生译成“因为”甚至不会翻译。•例如:•1)都是宾客游客那些人,没事做而到这里。(“是以”漏译。)•2)这样因为宾客和跟随游览的人……(“是以”译错)•3)所以宾客游人随从等人,没事干就到这里。(“而”译为“就”,不对。)•2.特殊句式的掌握不到位。不会判断基本的特殊句式,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1)误把倒装句当成被动句。•如翻译“然后可告以出租赋”(介词结构后置句),错译为:•“这样后可以商告把这出租货税赋……”•“然后告诉大家可以租赋的样子……”•(没有看出它是倒装句)•或者错译成:“然后才能被告诉什么时候给房租”。(误看成被动句)•2)把陈述句当成倒装句。•如翻译“无所为而至”(陈述句),错译为:•“到这里却没有什么作为”。(踩分点都对了,但随便改变原句的顺序改变了原句的意思)。•3)不会正确判断省略句。•如翻译“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告”字后省略了宾语“他们”,但很多考生对此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没有翻译出省略的内容,或者把省略的对象弄错,译成“我”“官吏”。•错译为:•这样以后才可以把出租的事告诉我,奉行期限和约定。(“告诉我”,错。)•后来可以告诉说用出租房子的形式交纳租税……•3.实词的积累及迁移能力不强。•如翻译题第一题“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很多学生不懂得“出租赋”的含义,把“出租”看成一个词,把“赋”看成一个词,同时又不知道“赋”是什么意思,于是把句子译成“有房屋出租”“出租的合同”“出租的金钱”“有诗词歌赋出租”。•4.大意把握不准确,翻译答案欠通顺,错病句较多。•例如“这样后可以商告把这出租货税赋,受期限约定”•“这是游客过的地方,没有什么去不到的。”•这样以后就可以收取出租的费用,按照本来的约定做。•然后才能被告诉什么时候给房租,什么时候有俸禄。明白之后发出出租的消息,制定期限和约。•备考建议:•1)加强诵读,特别是课内文言文的诵读、积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对文本的感知能力。•2)加强断句基本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3)翻译时要培养学生字字落实,译完回头读一遍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4)文言文要强化训练,重在知识点的重现与落实,做到加强训练,天天见面。•二.古代诗歌鉴赏•9.(2)评分标准:•答案分三点给分:•1)手法2分(能答出“叠词”或“反复”给1分;能答出“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烘托”的给1分)。•2)分析合理1分。•3)指出效果1分(效果应扣住“相思之苦”或“惆怅失意”之情作答)。•存在问题:•1.对诗意的理解不到位。•不懂得从注释与题干中捕捉帮助读解的信息。有不少学生分不清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而把它当作是一首送别诗。•如“我还在高楼上遥望,在我眼前的只是一江烟雨,把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渲染了离愁别绪。”从这个答案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诗意,所以把“思念”之情误解为“依依不舍”之情。•2.回答诗歌鉴赏题,方向不明。•许多考生不懂得鉴赏要从艺术手法(含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对内容的具体分析及表达效果三个方面答题。不少考生答题的时候,只注意分析诗歌的内容以及它所蕴含的情感,而往往忽略了对所用表现手法的分析,造成失分。•例如:1)本句以反复的手法,借景抒情,以情结境,“凝伫,凝伫”两次出现,既写出了作者独自伫立楼上凝望,登高怀远思人的强烈感情,也增强了词的节奏感,更显相思之苦。“楼外一江烟雨”以楼外连绵不断的雨景烘托出作者的思念之情。(能分析出2处表现手法,内容、情感的分析也比较到位,故满分。)•错例:•1)回想春天莲叶初生,绿杨飞絮,如今秋风萧瑟,词人于楼中送别。送别之人乘帆顺风而去,词人发出了“断送彩帆何处”之感慨。望着彩帆远去,诗人伫立良久,望着楼外的江上下着雨,心情格外沉重,饱受离别相思之苦。(分析到位,能抓住诗歌的情感,可惜没有点出表现手法,故得2分。)•2)词人凝视前方,却只有一江烟雨什么也没有。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离别相思之情,而且九月之秋风更托出诗人的愁意。(得2分。)•3.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缺乏认识或表述不规范。•有些考生知道“凝伫,凝伫”使用了反复(叠词),但在表述时却不约而同地写了“重复”。••4.审题不到位。•例如:•“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作者通过描写夏季莲叶的虚景,表达出对远离之人的思念与不舍。而傍晚的九月清风更使离人之帆消失于作者眼中。情景交融,十分生动。”•备考建议:•1)加强学生对诗歌理解能力的训练,立足读懂。读题目、读注释、读作者、读背景,抓住意象,让学生能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抒发的情感。•2)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要加强表现手法的积累与理解。•3)有针对性地训练,让学生有认真审题的意识。•三.名句默写:•10.评分标准:•6分。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一字,该横线不得分。如果有学生四道题目全部选做,只改前三题。•存在问题:•有个别学生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题会做,但是中间两道只会填一个空,但他把四道都做了,结果只得3分,很可惜。•备考建议:•默写6分,难度不大,这是全卷中最好拿分的部分,只要学生肯花点时间记忆、默写,就能得分。因此这道题目平时要加强训练,早读时多进行默写竞赛,光背不行,还得写对,不能轻易丢掉分数。
本文标题:广州市2007年“一模”古诗文题评卷情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5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