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2008级期末考试《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2008级期末考试《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蒋从明2011.01.08一、名词解释:0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02、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03、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04、自主学习: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05、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06、课外体育活动: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健美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0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08、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僧衣增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09、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解释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二、填空或选择:0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基本规律。02、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了终身体育。03、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04、体育课程的实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0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06、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07、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形态可以分为三类:①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②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③体育课程人力资源。08、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09、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10、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①采用多远评价标准②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11、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①目的任务的多向性②活动内容的多样性③组织形式的灵活性。1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个人锻炼活动。13、技、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有的技术可以用具体数据来表示,而有的技术则难以用具体数据表示,只能进行定性描述。三、简答:01、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答:①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②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制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③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④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重视甄别功能的倾向。⑤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02、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答:①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②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③有助于情感的发展。④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⑤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03、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答: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03、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答: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②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③处理好几成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④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⑤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⑥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⑦加强领导,科学管理。04、体育课程的特点:答:①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②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③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④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05、体育课程标准指定的理念:答: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④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06、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现实性、适应性、创新性。07、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答:①分析教育对象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③编制体育教学目标。08、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直观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09、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领会教学法。10、运动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答:①合理设置问题;②鼓励学生积极探究;③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④注意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11、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答:①了解学生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②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④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效果。1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综合整体性。13、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答:①目的任务的多向性;②活动内容的多样性;③组织形式的灵活性。1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品德与作风训练。四、论述:0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内容、目标:答: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⑵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有共同点,亦有不同点。①不同点:a.业余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训练。b.基础性:主要进行基础训练,为将来进行专项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c.广泛性:凡是愿意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训练②共同点:a.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b.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c.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⑶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为参训学生将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身体和心理技战术基础,主要包括身体、技术、心理、战术、品德与作风的训练。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①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②输送后备人才,群体骨干;③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02、举例说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P145答: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以一节中学生体操课为例,上课内容为前滚翻。⑴前滚翻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特点:①认知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表现为做前滚翻动作吃力、紧张、不协调、有错误动作,如没有屈蹲、收腹,有多余动作如在滚翻过程中展身。针对学生的动作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示范前滚翻动作,抓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多做重复练习并以分解练习为主。②联系形成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能完成整套的前滚翻动作,但不稳定,学生可能会出现滚翻方向偏转或腿没有打直的现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重复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换练习,分解与完整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前滚翻动作示范和讲解。③自动化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做前滚翻动作熟练省力、协调准确,有超长完整动作状态出现。为使学生动作技能更有效的形成,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细节要求,采用一些对抗性、竞赛性、测验性的练习。⑵前滚翻运动技能的保持:运动技能一旦形成便不易遗忘。学生掌握前滚翻动作以后,将保持动作的完成。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有三: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获得。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运动技能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本文标题:2008级期末考试《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6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