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边界是()。2细胞膜、()和()组成生物膜系统。3生物膜的组成成分()、()、()。4生物膜功能特点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蛋白质脂质糖类选择透过性膜温故知新第2节生物组李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化学鉴定膜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3.1925年荷兰科学家膜的脂质为连续两层。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4.1959年罗伯特森生物膜静态模型5.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模型1、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还有少量多糖)2、膜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3、蛋白质分子分布:①镶嵌脂双层表面;②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③贯通脂双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4、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5、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6、细胞膜外表面糖蛋白(糖被)(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糖脂练习题非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膜进行上万次的通透实验,发现脂质更易通过膜由脂质组成相似相溶实验1:脂质溶剂能溶解细胞膜,且磷脂酶能水解细胞膜。结论: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实验2:蛋白酶可以水解细胞膜结论:细胞膜还含有蛋白质成分实验3:显色反应,生物膜中加(),显紫色。结论:细胞膜还含有蛋白质成分双缩脲试剂用丙酮提取人红细胞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膜为脂双层电镜观察: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暗明暗技术促进科学暗暗明蛋白质蛋白质脂质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绿色荧光红色荧光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标记刚融合:细胞一半发绿光;另一半发红光。将两种细胞融合红绿均匀分布37℃经40min亲水头部疏水尾部连续两层排列水水嵌于其中镶于表面贯通双层糖脂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列举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①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②变形虫的伪足运动现象;•③细胞的融合过程;•④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⑤受精作用1.掌握生物膜的结构。2.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应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问题。体会技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C2.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A保护作用B一定的流动性C主动运输D选择透过性B3.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异同点。相同点:认同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不同点:①前者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后者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的②前者认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分布不对称;后者认为对称
本文标题:66细胞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6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