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8高考文化生活试题
12008高考文化生活试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2008海南卷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20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D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08广东卷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BD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3.(20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姆。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4.(2008海南卷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材料一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材料二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8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2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2分)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2分)5.(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0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2.(2008广东卷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A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08广东卷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C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4.(2008广东卷3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ABCD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5.(2008海南卷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9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C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20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B3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为世界奉献一后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7.(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B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8.(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D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2008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20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B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第五课文化创新1.(20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C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2008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A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8.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3.(2008江苏卷)37.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4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图标(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斤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举—例)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4.(2008广东卷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5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5.(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D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2.(20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AB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本文标题:2008高考文化生活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6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