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09年巴楚县工作汇报
-1-巴楚县工作汇报中共巴楚县委员会巴楚县人民政府(2009年12月6日)今年以来,面对“7·5”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团结稳定和改革发展两大主题,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7.65亿元,增长18.98%。其中:一产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13.2%;二产增加值9.32亿元,增长21.41%;三产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5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增长22%。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壮大四大农业支柱产业按照“做优林果业、做大畜牧业、做强粮棉业、做精‘三高’农业”建设目标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布局,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壮大林果、畜牧、粮棉和“三高”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物质基础。一是大力提升种植业水平。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保证面积,推广良种,小麦面积达到25万亩,较去年增加5万亩;正复播玉米27万亩,较去年增加9万亩。大幅度压缩棉花种植面积,重点在引用良种、扩大滴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新增棉花膜下滴灌10.05万亩,全县高新节水面积达到了25万亩,发挥了巨大的节水增效作用。不断创新“三高”农业种植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种植“三高田”22万亩,在棉田、瓜地套-2-种小茴香20.5万亩,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二是全力实施“521”精品林果业工程。面对6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我们坚持以保成活、促生长为重点,以严格落实“浇水日”、“施肥周”制度为关键,组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车拉、桶提、人工浇,全力保障果树关键生长期的用水。新种植红枣19.61万亩、核桃11.96万亩,新嫁接红枣2962.9万株、核桃62.41万株,使以红枣、核桃、杏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达到了80.8万亩,总体上步入了由规模扩张向管理增效转变的新阶段。三是加快扩张畜禽养殖规模。围绕“两大养殖经济区”建设目标和“稳定发展大畜、大力发展小畜、突破养殖家禽”的思路,切实加大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强化饲草料种植、规模化养殖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在2000万元畜牧业贴息贷款的助推下,我县小畜总量以5.06%的增速扩张,预计年末牲畜存栏70.28万头(只),出栏58.21万头(只);养殖家禽1100万只(羽),出栏940万只(羽)。四是不断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层次。坚持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来抓,切实在强化技能培训、就地就近转移、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转移层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水平。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6万人次,其中本县棉纺企业安排城乡无业青年1670人次。五是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工程节水和田间节水相结合,加快实施胜利至恰瓦克干渠等5条干支渠防渗、卫星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进一步增强了调水配水能力;不断加强用水配水管理,严格落实配水到户、定额用水、限额灌溉和“五不准”“六不配水”制度,全面推行大厅收费,切实提高了水管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建设,县财政购买123.4吨黄豆种子种植绿肥,有效增加了果树的有-3-机肥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胡杨林“飞防”工程50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01万亩,为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态保障。二、坚持以资源转换为重点,积极培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抢抓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机遇,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推动、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加快壮大以棉纺、油脂加工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切实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棉纺织、油脂加工、矿产开发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抓企业生产调度入手,建立和实行工作例会、情况通报、现场办公、督查督办、考核评比等工作机制,切实在项目开发、信息咨询、资金协调、物资供应、用工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先后投入149万元用于棉纺企业用工补贴,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到减速不停产、减产不减员,确保企业正常运转。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7.15%;工业用电量5836.3万度,增长107.3%。目前,油脂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加工能力63万吨;棉纺织布企业发展到7家,生产规模达到16万锭、织布机达到1500台,形成了棉油、棉粕、棉蛋白、棉纱、棉短绒和织布6大产品,使工业生产由原料输出型跨入资源深加工型的新阶段。二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推进以巴楚镇、色力布亚镇两大经济圈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县城、色力布亚镇市场为龙头、以其它乡镇农贸市场为骨干、以村级店-4-铺为基础的多类型、全方位、开放式的市场营销网络。立足区位、交通和人口、产业优势,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创优一切条件调动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房地产业,加速推进以小区为主的住宅建设和重要地段的商业开发,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在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财政税收、市场动态等方面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738户,新增578户;私营企业发展到338家,新增54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89亿元,增长7.9%;完成工商业税收1.1亿元,增长44.63%。三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资”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系,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及时消除“7·5”事件对客商造成的恐慌心理,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全年完成竣工投产项目11个,到位资金6.55亿元,比前三年平均数增长66.88%。不断加大向西开放力度,重点推进小商品、建材和农副产品出口,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230万美元,增长54.1%。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全力实施好国家、自治区重大投资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和三产服务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29.3%,其中:社会投资完成11.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7.7%;国家、自治区项目投资完成5.5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7.7%;县、乡自筹投资完成2.9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4.6%,社会资本投入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和商贸流通等领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三、坚持以安定团结为目标,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5-面对异常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和维护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强化严打的同时,坚持和完善各项打基础、管长远的措施和制度,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一是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处突指挥部每日例会制度、敌社情“一日一研判”制度和情报信息奖励制度,在工作安排、经费投入和力量配备上全力保障,切实把维稳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公安部门主动出击、全社会共同防范的工作格局。二是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认真落实严打、严治、严管、严防措施,坚决把敌人的各种破坏活动遏制在萌芽状态。适时开展“百日严打”、“命案侦破”、“打盗抢、追逃犯”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全力配合自治区、地区缉拿“7·5”事件涉案在逃人员,破获“伊吉拉特”、“伊扎布特”反动组织团伙5起,抓获涉案人员73人,坚决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按照“哪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哪些问题突出,就解决哪些问题”的要求,在11个乡镇24个重点村(社区、居委会)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和后进村帮建工作,不断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政治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切实加大对维稳工作的投入力度,县财政优先安排维稳经费1451万元,各乡镇投入维稳经费977.48万元,确保了政法部门的高效运转。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278起,破案245起,破案率达88.1%,13起命案全部侦破。破获“伊斯兰兄弟会”案件1起,抓获涉案人员1人;查处传播、煽动暴力内容信息案件3起,抓获涉案人员3人;查处非法宗教活动案件1起,抓获涉案人员17人;查获非法教经点案件7起,查处教经人员-6-10人、学经人员44人。缴获涉及非法宗教内容的电子介质5盘、非法出版物和宣传单22本(份),确保了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三是依法管好宗教事务。严格落实“三管一加强”和“两项制度”,建立完善“月汇报、季考评、年述职”制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始终把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和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来抓,不断加强对宗教人士的“三爱一守”教育,先后选派11名基层统战宗教干部、194名宗教人士参加自治区、地区的培训,举办了6期县、乡“促和谐、保稳定”培训班,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开展“崇尚科学、致富光荣”和“勤劳致富、大办好事”竞赛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勤劳致富能手和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团结稳定多做贡献。四是不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和“7·5”事件大声讨、大揭批活动,及时编印《巴楚县声讨揭批“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材料汇编》,选派千名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下乡宣讲,全面加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进一步提高反分裂、保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推行“四五六”凝聚力工程,深入推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三维两反”教育,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坚决肃清“三股势力”散布的思想流毒,增强各族师生的政治免疫力。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管理,认真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坚决堵住各类噪音、杂音和民族分裂思想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严防“三股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五是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严格落实“三查、三防、三控”措施,切实强化值班巡逻、十户联防、重点部位设卡、重点区域清查、重点人员监控等防控力度,不断加大对要害部门、关-7-键设施、城乡结合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构建起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和军警民联防联治的三级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重点加大流动人员、“两劳”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和外出人口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跟踪管理机制,确保不漏管、不失控。按照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奖励的要求,认真落实政法干警、治安联防队和民兵应急分队的政治生活待遇,对治安联防队实行警衔工资,为县民兵应急营给予生活补助,为乡镇民兵应急连发放工资补贴,为201个村(社区)配齐配强了治安副村长,并落实了工资待遇,充分调动起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可靠、管用、稳固的维稳力量。六是主动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观念,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畅通信访渠道,通过运用说服、调解、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主动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健全完善信访联席会、听证会、会诊会制度,全面推行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带案下访和包案责任机制,先后召开信访听证会8次,解决疑难信
本文标题:2009年巴楚县工作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1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