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9年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A第1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09年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2009.5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2.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3.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4.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5.明朝时,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其“道学家”的含义应该是A.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B.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C.封建道德的楷模D.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代表6.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7.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反对君主制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追求民主D.反对专制统治9.读表《新青年》杂志关于妇女、婚恋主题的部分作品和文章篇目,能反映的准确信息是历史试题A第2页(共8页)篇名作者译者卷号妇人观女子教育女权评议结婚与恋爱结婚论终身大事MaxOrell(法)梁华兰吴曾兰高曼女士(美)威斯达马克(芬)胡适陈独秀震瀛杨昌济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出版第三卷第一号1917年3月出版第三卷第四号1917年6月出版第三卷第五号1917年7月出版第五卷第三号1918年9月出版第六卷第三号1919年3月出版A.《新青年》杂志已经具有了国际影响力B.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国C.近代西方女权思想开始影响中国D.西学东渐的深化10.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主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从历史学的科学性角度看,你认为哪一方同学的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同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同学: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A.甲方B.乙方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11.《沁园春•雪》(1936年2月)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时毛泽东所处的“北国”区域为:A.陕甘宁边区B.四川西部的雪山草地C.陕甘革命根据地D.太行山区的西柏坡12.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D.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13.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4.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A.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B.峥嵘岁月伟大转折千年局变中国新生继往开来世纪跨越C.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D.千年局变峥嵊岁月伟大转折中国新生世纪跨越继往开来15.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历史试题A第3页(共8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雅典的下列制度或机构中最能体现直接民主的是A.公民大会B.财产等级制C.民众法庭D.五百人会议1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热衷于讨论A.人性与神性的关系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C.政治与美德的关系D.理性与政治的关系18.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19.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的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D.《共产党宣言》是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20.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1.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为苏联实现工业化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22.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23.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24.学习了美苏“冷战”,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D.导致东欧剧变25.据联合国统计,当美国人用一万美元从通用公司购买一辆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德国设计师的报酬,250美元付给英国广告商,余下的4300美元才供通用汽车公司及银行、保险公司分享。这说明经济全球化首先是A.生产的国际化B.资本的跨国流动C.世界市场的存在D.科学技术革命历史试题A第4页(共8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其中第26题至第30题为必做题;第31题、第32题为选做题,两题任选其一。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第30题14分。第31题、第32题均为9分,共计75分。26.(13分)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材料四】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3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3分)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3)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至少2例)(4分)27.(15分)1923年,梁启超发表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意识有了怎样的觉醒。(4分)【材料二】“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2)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宗事业的完成。试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6分)【材料三】“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历史试题A第5页(共8页)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3)上述言论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五十年里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5分)28.(10分)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清政府曾接到了近代奥运会发起人顾拜旦的邀请书。但由于昏庸的清政府不知“体育”为何物而来作答复,中国一次次与奥运会擦肩而过。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导过第三届奥运会的消息。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在那个中国人民倍感屈辱与苦难的年代,《天津青年》刊载了南开学校提出的“奥运三问”: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什么时候中国能举行奥运会?【材料二】1952年,第15届夏季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在芬兰人看来,缺少了拥有几亿人口的新中国的参与,奥运会显然缺乏代表性,于是芬兰决定抛开冷战思维,邀请新中国派代表团参加。在新中国的努力以及在众多国际朋友的支持和声援下,国际奥委会最终排除了某些西方国家的干扰,邀请新中国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在周恩来的支持与关怀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参加,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高高飘扬。问题:(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奥运三问”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现状?(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得以参加第15
本文标题:2009年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1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