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痛经一、痛经的概述二、痛经的原因、分型三、痛经的饮食调理四、中医调理概述•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健康女性平均一生会有400次月经,按照每次5天来算,她们一生中有五年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度过的,但在这些日子里,超过八成的女性会受到痛经的困扰。•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蔓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痛经的原因•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二类。•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婚后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育龄妇女,特别是30岁后的已婚妇女,其生殖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须到正规医院看医生,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除症状。•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子宫的过度收缩。•(2)子宫不正常收缩,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3)与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中医认为,痛经一是由于经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不通则痛”即实证;二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导致气血瘀滞的原因,常见的有三个方面:1.爱生气的女孩:情志郁结,肝气不疏,气滞导致血瘀。这类患者,往往平素情志郁结,性格或沉闷,或易于动怒,在行经前有明显的乳房胀痛,或胁肋胀满,性情急躁易怒,经期小腹部疼痛,经水红紫,舌质红。•2.爱吃冷饮的女孩:寒凝胞宫,导致寒凝血瘀。此类患者,往往有平素嗜食寒凉,或有明显的受外寒史,如穿衣单薄,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或经期受凉史,或者先天阳气不足,为虚寒体质。其症状为平时手足发凉,腹部疼痛剧烈,腰部酸疼,月经色黑、量少,经期延后,舌淡苔薄白。患者或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等。这类性质的痛经占到痛经的90%,最为常见。•3、人流过多的女孩:湿热内侵,导致瘀血阻滞。这种证型的痛经,多为频繁人流,导致生殖系统气血虚弱,抵抗力下降,引起外邪入侵所致。中医分型•肾气亏虚----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沉细。•气滞血瘀----经期或经后,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寒凝血瘀----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湿热蕴结----经期或经后,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中医调经治疗主要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饮食调理•“通则不痛”,“通”在痛经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只有擅于自我保健,加强身体锻炼,调节情志,气血才会通畅,痛经才会远离你。除在平时注意行为调护,如经期要穿衣保暖,不碰或少碰冷水之外,饮食调养对痛经亦非常重要。•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这也是引起和加重痛经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经前期和经期都应该避免。•月经来潮时一些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应该避免,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多吃一些防止和缓解便秘的食物如:香蕉、芹菜、白薯、蜂蜜等,因为便秘有可能会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适当的饮酒对缓解痛经有帮助,因为酒精有扩张血管、通经活络、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最佳的选择就是葡萄酒,平时可以适当喝一点。•食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或补充维生素E制剂,因为维生素E能刺激机体内产生安多芬而使痛经得到缓解;另外维生素E还可调节前列腺素,从而缓解痛经,维生素E应在痛经前几天就应该补充。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有: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中医保健•红糖60克,红枣10枚,生姜6克,加入适量水煎服。经前每天一次,连服3~5天;或使用于姜、艾叶各10克,苡仁30克,先煎煮干姜、艾叶取汁备用,再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干姜、艾叶药汁一起煮熟。这个粥有助于温经散寒、化淤、除湿、润肤的作用。中医保健•如果实在疼痛难忍的话,也可以采取适当热敷的方法来减轻痛苦:选用小茴香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9克、延胡12克、肉桂6克,加粗盐50克热炒后装入干净布袋中,放在下腹热敷局部,经前3~5天开始,月经结束后停止。一般热敷3~5个周期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具温经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气止痛作用,当归能活血,加粗盐热炒具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的效果。中医按摩•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铁灵芝泡酒喝,后再进行按摩:•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关元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小腹疼痛,疝气,遗尿,小便频数,腹泻,五淋,尿血,尿闭,尿频,月经不调,带下,崩漏。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慎用。气海肓之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虚脱,形体羸瘦,水谷不化,腹泻,痢疾,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崩漏。操作:直刺1~2寸。中极膀胱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操作:直刺1~1.5寸。肾俞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遗精,阳痿,早泄,遗尿,腰背酸痛,头晕,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喘咳少气。操作:直刺0.5~1寸。次髎定位: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中。主治:腰痛,疝气,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下肢痿痹。现多用于尿潴留,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操作:直刺l~1.5寸。血海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降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股内侧痛。操作:直刺1.0~1.5寸。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痛经,难产,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0~1.5寸。太冲输穴;原穴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口眼歪斜,黄疸,胁痛,腹胀,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操作:直刺0.5~1寸。天枢大肠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月经不调等。操作:直刺1~1.5寸。
本文标题:痛经的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1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