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X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二、“十二五”发展条件与机遇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时期,各级人民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为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的转型提供有力保障。(一)社会需求扩大,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社会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升级,将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主旋律;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将成为我省“十二五”农业投入的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精品农业将成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线。(二)政策完善和投入增加,为农业发展环境改善提供新机遇农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将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强化,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改善;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使得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加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和农村多年积累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将为我省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保障。(三)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为农民转换身份提供新机遇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的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将极大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步伐。农民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户籍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市民化进程。“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将比“十一五”末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将由2010年的57%提高到63%。(四)统筹城乡力度加大,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新机遇2010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3.79%,城市化率达57%,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将更加成熟。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财政投入不断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从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为农村经济体制创新提供新机遇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我省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继续以改革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体制改革的核心将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重点是建立城乡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关键是健全农村民主自治制度和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三、“十二五”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加快“三农”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最为艰巨、最为繁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继续增产增效压力较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难度较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任务艰巨,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一)农业继续增产增效压力较大虽然我省粮食总产连续7年增产,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只有9分地),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经营机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业面临的外部影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可低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到严重挑战。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将长期存在。(二)小农户与大市场产销衔接仍存障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有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运行不够规范,带动能力不强。“户户都种田、家家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亦工亦农,既做产业工人又做兼业农民的现象比较普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三)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改善面临较大困难近年来,我省每年农业设施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风险。过去20年一遇的标准能抵灾,现在50年、100年一遇的标准难抗灾。“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三大要素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将呈现日益加快的趋势。同时,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差,金融和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资短期内难有根本提升,这些因素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面临较大困难。(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难度较大我省农民收入连续7年保持较高增长,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2/3以上来源于二、三产业,因此,要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减少农民、转移农民。但减少和转移农民,一方面面临农村现有富余劳力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的制约,继续保持较快转移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已转移劳力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工资不断上涨,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将进入波动幅度放大、波动频率增加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导致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放缓。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发育滞后,使得农民财产转变为现实收入的难度加大。(五)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虽然我省统筹城乡的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但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解决。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省城乡收入比已从2005年的2.33∶1扩大到2010年的2.52∶1;城市与农村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保的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为城镇居民的60%,农村医疗资源还非常缺乏,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四、“十二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六个注重”、“八大工程”等任务要求,大力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道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XX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水利及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把XX省建设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保供给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以水利及农村防灾减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盐土改良等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5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8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5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85%以上,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72%以上,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4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0亿斤左右,保障口粮省内自给。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增长3.5%以上,2015年,达2800亿元左右。——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改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2015年,设施农业比重提高到1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5%;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65%和7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1.6︰1;全省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6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在“十一五”基础上,再解决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5万公里、桥梁6000座。2015年,50%以上乡镇通镇(村)公交。农村文化事业、教育水平、医疗服务条件、社会保障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3项基础医疗保障制度参加率达95%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施农村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以上,2015年,达1.5万元左右,农村基尼系数控制在0.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5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以上;在2011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全部脱贫基础上,继续推进脱贫奔小康工程。到“十二五”末,苏北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薄弱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加强海洋牧场、渔业增殖放流和渔业保护区建设。规划保留村庄全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村卫生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80%的农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城乡发展日趋协调。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衔接,探索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一标准,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有序扩大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63%,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逐步实现接轨。五、“十二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为重点,提升经营档次;以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认证为抓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支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粮食、蔬菜、渔业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特色渔业、现代林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空间布局。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高科技农业,加快设施园艺提档升级,组织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推进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高档茶叶、食用菌等设施化生产。推进生猪、家禽、奶牛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肉羊等特色畜产品,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推进标准化鱼池、渔船改造,加快渔港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打造农产品加工流通强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
本文标题:XX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4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