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23第十五章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案)一、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1.采用理论教学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其他内容略讲。2.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其他内容略讲。实践教学建议:1学时,就“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两个问题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观看相关教学参考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学目标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分三节。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高职大学生懂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1.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学目标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学目标帮助高职大学生懂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目标帮助高职大学生明白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十五章教学重点是告诉学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第一节“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的教学重点帮助高职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学重点帮助高职大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脱离群众,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明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中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教学难点难点分析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点分析2.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执,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一心为公,为人民谋利益,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执政才能执得好。难点分析3.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关系着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时期,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就是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认真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从整体上提高党建设工作的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三、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在第十五章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可以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1、讲授法的基本含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具体实施形式有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在运用这种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有关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特征,熟悉学生的关注点和思想动态,准备好讲义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各种教具和课件,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课件等。3、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在第十五章教学中的运用针对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以及高职大学生的特征,主要采取讲授法中的讲解教学方法和讲读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1、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的定义: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目的的播放影视作品和动画作品,使学生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来感受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的历史或者事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的基本要求选材要紧扣教材内容,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准确真实、紧扣主题,体现教学基本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激发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要达到其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虚拟功能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加强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和有关知识的理解。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在第十五章中的应用精心选播一些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贡献的教学参考片,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看完后进行讨论,写观后感。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做简要小结。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含义: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讨和研究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2、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与过程,要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第十五章中的运用针对第十五章中的教学目的,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建设等问题设计出一系列思考题,指定一部分书籍,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看、读,然后去思考、讨论,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视频资料、阅读资料、音乐、辩题等。四、课时安排:2学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名人名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章程》【交流研讨】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点评】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着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建党的根本条件。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具有大公无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秀品质。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更不能说吸收这些人当中符合党章要求的人入党就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党及其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与党始终注意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艰苦奋斗,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就同时肩负着消灭阶级压迫和实现民族独立的双重使命。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
本文标题:123第十五章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7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