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土地单位系列1基本概念地块最小的土地单位,所有自然地理成分一致,经营管理措施一致。是小范围大比例地形图(1:1万)的调查制图对象,在1:1万~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作为影像元素可识别。2划分依据地貌面(坡度和坡向一致)-前提岩性土质-划界依据排水条件一致小气候辅助依据3地貌面的划分波雷诺夫的单元景观划分拉明基据地貌与水文条件划分河床~河漫滩~阶坡~阶面~山麓面~谷坡~山坡~山顶~平地面§5.1土地分类•一、土地分类的方法论•二、土地分类系统•三、土地分类实例分析一、土地分类的方法论•1.土地分类的概念•2.土地分类的逻辑和步骤•3.土地分类注意事项1.土地分类的概念•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由于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自然区或行政区)土地个体单位的数目很多,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逐个研究其个体特征,只按它们质的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概括,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这是土地分类研究所采用的类型系统研究法。土地的划分与归类•在土地分类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将土地划分与归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楚。•划分是将不同的土地进行排序,寻找它们极端的或对立的特征,如在研究区范围内海拔最高与最低,气温最冷与最热,土壤最干与最湿,地下水埋藏最深与最浅等,然后排列它们的中间状态,近中间状态,根据土地的不同特征把土地划分开来。划分是分类的第一步。•归类则是根据一定属性,把具有相似性特征的事物归纳为一类。•划分土地地段是此而不是彼,是根据土地的不同特征,甚至是对立特征。•而土地归类则是根据土地的相似特征,将它归入某一类。•划分与归类密切联系:对任何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辨识,然后再归类。没有辨识,就无法归类。然而,只有划分而不进行归类,则会因为事物的纷繁复杂而杂乱无章,不能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因此,对土地划分与归类是土地分类必不可少的两个相关联的步骤。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在土地分类工作中,必须分清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个体单位是单独的具体的,如划分出来的地块、地段、地方,都是由于其性质不同,首先成为具体单位或个体单位。它们各白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在实际地面上或在地图上都具有空间的连续性和区域完整性。•类型单位是根据那些土地单位在发生上的共同性和基本特征的相似性归纳为同一类的,这是略去许多个性而保留它们共性的结果,因此,类型单位是抽象的、概括的、不具体的。当我们说棕壤丘陵或淋溶褐土台地这些土地类型时,并不是专指某一地区具体地块的土地类型,如辽宁省盘锦县城北的棕壤丘陵,或河北省昌黎县的北山山前淋溶褐土台地,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泛指所有的棕壤丘陵和淋溶褐土台地。这种类型单位在空间上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在实际地面上和在地图上都是呈斑点状重复出现分布的。分级系统和分类系统•在土地分类中,还有分级系统与分类系统的区别。在植物分类和动物分类中,没有分级系统,只有分类系统,虽然也有高、低等级的区别,但那是分类上的等级,如界、门、纲、目、科、属、种。作为地域水平的自然地理学的分类单位,则有两种系统,一种是分级系统,一种是分类系统。分级系统和分类系统有原则的区别,二者不能混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两者同样重要,彼此不能互相代替。•土地的分级系统反映的是具体地域的等级。如把彼此具有区域联系的相邻的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草甸土一级阶地顶面地块及草甸土一级阶地后缘地块合并成草甸土一级阶地地段;把具有区域联系的相邻的河床地段、潜育化草甸土河漫滩地段、草甸土一级阶地地段及草甸白浆土二级阶地地段合并成草甸土河谷平地地方;再把具有区域联系的相邻的草甸土河谷平地地方、白浆土台地地方、暗棕壤丘陵地方合并成自然区,这就得出一个从相—限区—地方—自然区,从低级到较高级的等级系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分级系统的单位,至少有四个特点:•一是较高级单位是由不同等级的低级单位合并而成的;•二是不同的低级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邻才能进行合并;•三是分级的等级越高,所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内部结构越复杂;•四是土地分级系统从低级合并成较高等级的根据,是各单位间的区域联系,主要是地球化学联系和地球物理联系。•土地分类系统是地域间位属性归纳的反映。如沙质厚层暗色草旬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沙壤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壤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粘壤质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沙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沙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粘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粘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沙质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沙壤质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壤质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粘壤性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等。•这些都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体的“地块”,根据其特征的相似性归纳成的“地块种”。•当把这些“相种”进一步归类时,则不考虑它们在地域上是否相邻,也不注意土壤的质地,只根据表土层的厚度,就把它们归纳为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当把这些“地块属”再进一步类型化时,不仅不考虑地域上是否相邻,连表土层厚薄也不注意,只根据暗色草甸土这一共同特征,就把它们归纳为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科”。其分类系统如下:•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科”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沙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沙壤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壤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粘壤质厚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沙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沙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种”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粘壤质中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属”沙质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沙壤质薄层暗色草句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壤质薄层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地块种”粘壤质薄层暗色草甸土-级阶地前缘“地块种”•从以上的分类系统可以看出:•1)分类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由低级单位的属性中归纳出来的;•2)这种归纳不要求地域上相邻,它不是区域合并,而是同类的概括;•3)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它所包括的属性就越简单。如“相种”包括许多属性,如质地、土层厚度、土壤颜色、地形等,到“相属”则不考虑土壤质地,只根据土层厚度、土壤颜色和地形进行概括;而到“相科”,土层厚度也不考虑,只根据地形与土壤颜色概括成暗色草甸土一级阶地前缘;•4)分类系统从低级归纳成高级的根据是特征的相似性,是特征的相似程度不同归纳为不同等级的分类系统。•土地分级系统与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是明显的。•土地分级系统从低级到高级是通过区域合并,土地分类系统从低级到高级是通过类型概括;•土地分级系统合并的低级单位必须是相邻的才能合并,而分类系统的概括、归纳、抽象属性则不要求相邻;•分级系统的等级越高越复杂,而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对属性的概括越简略;分级系统的分级依据是区域联系,而分类系统归纳的依据是特征的相似性。•分级系统与分类系统也有明显的联系。•首先:归类必须从具体事物出发,对什么事物进行归类,如对“地块”进行归类,对“地段”和对“地方”进行归类等。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否则分类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分级系统的每一级,都必须按特征相似性将它们归类,如“地块种”、“地块属”、“地块科”、“地段种”、“地段属”、“地段科”、“地方种”、“地方属”、“地方科”等。因而分类系统不是一个单列系统,而是有几个分级单位就有几列分类系统,而且是各自独立的分类系统。•我国劳动人民根据长期以来对土地的综合认识,常在所居住的区域划分出一些自然特点相似的各种土地地段,形成了一些没有严格分类级别的土地类型概念。例如,河北省井陉盆地的居民把当地土地分为:坪、梁、涧、川;黄土高原的居民所划分的源、梁、峁、川,也是土地类型;珠江三角洲的居民把可以种水稻的耕地称为田,不种水稻的耕地称为地,山地和丘陵统称为山或半山,实质上都是土地类型。•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是土地类型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土地类型的划分,不仅能正确认识土地现状,指出改造与利用的方向及途径,而且有助于扩大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体系。•2.土地分类的逻辑和步骤•⑴土地分类的逻辑•⑵土地分类指标的选取•⑶土地分类的步骤••⑴土地分类的逻辑•①任何对象不能同时分派给两种类型•②每一部分类都必须使所有分类对象对象都有自己所属的类型•③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不能出现越级分类的逻辑错误•⑵土地分类指标的选取•分类目的:•①一般目地分类•②特殊目地分类•理论依据:•①地域分异规律•返回⑶土地分类的步骤①自上而下的分类②自下而上的分类返回二、土地分类系统•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土地个体经过逐次地概括和归纳,结果形成分类层次高低不同的土地分类单位系列,也就是建立了一定的土地分类系统。•根据土地个体单位的多级特点,土地分类也应是多系列的,即应对每一级土地单位分别进行类型的划分,各自形成一个类型系统。•以相为例,我们可以把性质相似的某些相归纳为“相种”,性质相近的相种再归纳为“相属”,性质相近的相属又归纳为“相科”。同样,性质相近的限区或地方也可以分别构成自己的种、属、科系列(如图1)。这里对不同层次土地类型单位的划分,我们借用了生物分类的术语,而在用于实际目的的土地分类表或土地分类图例中,“种”、“属”、“科”的名称一般都被省略。图1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的相互关系•图1反映了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的相互关系。其中个体单位系列包括了等级较低的土地分级单位系列和等级较高的自然区划单位系列。•从图中可见,每一等级的个体单位都可以划分出相应该等级的类型单位系列。但是,由于个体单位系列是个体单位的逐级合并,越是高级的单位其内部结构越复杂,相似性越少。因此,在实践中,只在等级较低的土地分级单位中进行分类研究;等级较高的区域分级单位一般不作类型的划分而进行区划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编制分类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顺序法,即按种、属、科的顺序直接列出分类系统。这种方法简单明了,适应性广。另一方法是两列指标网络法(图2),主要用于相的分类。具体做法是以纵列表示地貌形态,自上而下按低到高列出各种地貌面;横列表示土壤和植被类型,自左至右由湿润到干旱和由湿生到旱生;纵横二列交叉构成一个网络。从理论上讲,每一个格子就表示一种类型,但实际上土地类型只集中出现在AB连线两侧附近,自然构成一个系统。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但有助于分析组成土地各要素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7.4两列指标网络(据陈传康)三、土地分类实例分析•1.相的分类•2.限区的分类•3.地方的分类1.相的分类•表1鼎湖山沟床河床相型表•表1以顺序法列出广东鼎湖山沟床河床相的分类系统。相同的相种其地形面、水流格局、土质、土壤(变种)和植被(群丛)具有一致性,其改造利用方向与途径也大体相同。相种的划分,视具体情况而考虑各组成要素的某些主要特征。本例侧重于相的水文要素和地形要素归纳为相种,再按各相种水文特征的相似性把它们归纳为两个相属,又按地形的相似性把相属归纳为相科。如是,在相这一级土地单位中划分出了一个土地类型系列。2.限区的分类•表2为北京门头沟斋堂地区冲沟限区的分类表。其中限区种是代表相同的初级地貌形态中具有相同基质的各个限区的总合;限区属是以初级地貌形态的分类为依据,对各限区种特征的概括;限区科是各限区属特征的概括。•限区相应于初级地貌形态单元。因此,进行限区分类应从分析地形入手,首先研究地表切割和起伏的规律以及正负地形交替分布规律。例如,在侵蚀地形区要先研究冲沟切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在喀斯特(溶岩)峰林分布区要研究峰林分布与河谷地形的关系,在沙丘分布区要研究沙丘和丘间地的分布规律,然后把各种正负地形加以区别。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土地类型的划分。表2北京门头沟斋堂地区冲沟限区分类表3.地方的分类表3延边自治州台地地方分类表•从表7.5的台地地方分类系统中可以看出,温和白浆土台地
本文标题:中国土地单位系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7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