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310-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限时练习三
1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限时练习三2011年2月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计60分)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图一《女史箴图》图二《送子天王图》图三《清明上河图》图四《墨梅图》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3.《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B.隋唐C.两宋D.明清4.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5.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A.动摇了封建统治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C.造成了社会动荡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6.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7.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2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8.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淞护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①思想源泉都来自于西方②都包含改造社会的内容③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④都反对封建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0.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普遍开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C.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11.“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保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12.《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13.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14.下列图片能作为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资料的是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5.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3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右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18.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内阁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首相控制了议会19.1979年,欧洲共同体9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3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48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以上。同时,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达到了维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表明欧共体当时A.经济实力大大超越了美国B.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C.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解体20.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①《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②《大卫·科波菲尔》③《安娜·卡列尼娜》④《约翰·克里斯朵夫》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题14分,22题10分,23题12分,24题12分,25题12分,共计60分。21.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1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1分)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2分)4(3)以英、美、法任意一国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只写法律不答作用不给分)(1分)材料三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4)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2分)指出其历史作用。(1分)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5)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1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2分)(6)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22.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2分)材料二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3分)材料三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1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conceptsofchinaandthe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5(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2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疋(匹),答布皮革千石。……——《汉书·货殖列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
本文标题:1310-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限时练习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8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