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
1骨质疏松症优化诊疗规范2013年12月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以疼痛、驼背、变矮、骨折为特征。骨质疏松症是当前全世界危害严重、明显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一、诊断标准【临床症状】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展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2、身长缩短、驼背:是老年性骨质性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多在腰背疼痛之后出现。由于脊椎骨骨质疏松,抗压缩能力下降,容易压缩变形,尤其是第11、12胸椎及第1、2、3腰椎。使脊椎前倾,胸部曲度加大形成“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节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3、骨折: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4、呼吸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显著减少,有时可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2状。【骨密度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临床上推荐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1SD:正常。在-1SD~2.5SD:骨量减少。≤-2.5SD以上:骨质疏松症。≤-2.5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肝肾不足证: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或日轻夜重,下肢痿软,肌肉挛急,伴有头晕眼花,发脱齿摇,多汗,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2.脾肾两虚证: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肌肉挛急,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多汗。倦怠乏力,食后腹胀,食少便溏或排便无力,面色晄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脉细弱无力。3.血瘀阻络证:周身骨痛严重,腰背酸软疼痛明显,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压缩性骨折,身长缩短,肌肉挛急,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多汗。肌肉枯萎瘦削,行走困难,甚则卧床,食少便溏或排便无力,或腹胀便秘,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无力。3二、住院和出院标准入院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出院标准:经治疗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三、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骨密度(2)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血清Ⅰ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吸收标志物: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尿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降钙素。(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5)心电图(6)胸腰椎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腹部肝,胆,胰,脾,肾B超;甲状腺功能7项心脏彩超等。四、治疗:(一)中医治疗:A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壮骨生髓4方药:劲骨坚一号骨碎补15、补骨脂15、熟地15、杜仲10、山萸肉10、菟丝子10、盐龟板15、怀牛膝15。日一剂,早晚分2次服随症加减:骨痛严重者可加细辛3、制川草乌各6;自汗盗汗者加煅龙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玄参、龟板;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便秘者加决明子、芦荟。B脾肾两虚组:治法:补肾健脾,壮骨生髓方药:劲骨坚二号补骨脂15、骨碎补15、杜仲12、怀牛膝15,党参15茯苓12、白术12、黄芪15、细辛3、制川草乌各6日一剂,早晚分2次服随症加减:阳虚怕冷者加鹿茸粉0.5g冲服;自汗盗汗者加煅龙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玄参、龟板;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便溏者加山药、吴茱萸、五味子。C血瘀阻络组:治法:补肾壮骨,益气活血方药:劲骨坚三号骨碎补15、补骨脂15、杜仲12、黄芪15、党参15、茯苓15白术12、川芎15、三七粉3、川怀牛膝各15、细辛3、制川草乌各6日一剂,早晚分2次服随症加减:阳虚怕冷者加鹿角胶10g或鹿茸粉0.5g冲服、;自5汗盗汗者加煅龙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石斛、玄参、龟板;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便溏腹泻者加山药、芡实。二:外治法1.针灸:--奇穴治疗中医骨萎取穴:(1)一侧:心膝、胆穴;(2)平卧位:人中、后溪、束骨、复溜;(3)五虎擒羊(围刺)。取穴:命门穴,肾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悬钟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手法:以提插补泻及捻转补泻手法之补法治法:健脾补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用毫针,电针,每日一次,一周五次,三个月为一疗程。子午流注针灸疗法:早晨、中午为肾俞,晚上为腰阳关。取穴以足少阴、足厥阴、任脉为主。肾俞、肝俞、命门、太溪补肝肾,关元、足三里补养真元,大杼、绝骨、阳陵泉以壮骨填髓舒筋,颈项痛取肩井、颈夹脊、少三里、合谷;背痛取至阳、筋缩、胸夹脊、会宗;腰痛取肾俞、大肠俞、腰夹脊、腰阳俞;腓肠肌痉挛取委中、承山、承筋;膝痛取双侧膝眼、阴及阳凌泉、膝阳关。针刺时应以补法为主,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62.耳穴:取耳穴:内分泌(双侧)、肾(双侧)、脾(双侧)、三焦(双侧)。取上述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每2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灸法取穴为痛处所属经脉络穴,用直接灸或隔药饼灸。每次选取3-4穴,每穴5壮,每日一次。取穴大杼(双)、关元、膏肓、足三里(双)、肾俞(双)、命门以艾条温和灸,每穴20分钟左右。4.药物外敷法:红花30g,透骨草30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当归20g,艾叶15g,细辛9g,伸筋草15g,杜仲20g,川断20g。方法:上述中药煎汤并浓缩,腰背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一次,每周五次。5.物理疗法:脉冲电磁疗床。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每周五次。6.药物贴敷治疗:红花10,透骨草15,艾叶15,制川乌10,制草乌10,细辛6,伸筋草15。方法:上方药物研末,每次取适量,以白醋调成糊状。患者取俯卧位,将调制好的药物置于纱布上,分别固定于腰背部相应部位即可。7用法用量:每部位用药量约4g(一小药勺),每日贴敷一次,保留12小时,15天为一疗程。取穴:脾俞,肾俞,腰阳关,命门,阿是穴。7.推拿: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缓解疼痛,对骨痿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重症患者禁用。(二)西医治疗⑴钙剂: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睡前温水送服⑵降钙素:鲑鱼降钙素50mg1/日鳗鱼降钙素10mg2—3次/周⑶骨肽:50mg加入葡萄糖或盐水250ml静点,日一次鹿瓜多肽:24mg加入葡萄糖或盐水250ml静点,日一次⑷骨化三醇:0.25ugBid口服五、其他疗法(一)食疗1.要多食高钙食品,如胡萝卜、芹菜叶、黄豆、海带、鱼松、骨头汤、虾皮、奶类食品等。2.不要将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莴笋)和鱼汤、骨头汤等高钙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3.针对肾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食疗疗法还有核桃猪骨汤、首乌鸡块、猪肉枸杞汤、鹌鹑枸杞子汤、赤小豆鲫鱼汤、虾米鸡蛋汤等。这些药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二)运动疗法8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宜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跳绳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宜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不激烈的活动。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三)物理疗法:脉冲电磁疗床。六、健康宣教1.忌烟戒酒。2.少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3.预防骨折。七.出院疗效评价患者症状较前有所好转,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骨痛评分;临床症状改善率;骨密度变化来判断病情好转。9骨质疏松症2013年年度分析报告我科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收治骨质疏松患者8640余人,其中门诊8500人,住院患者140余人,诊断准确率100%,中医治疗率100%,症状好转率98%,平均住院天数18天,平均住院费用11900元。根据对患者临床观察,逐步优化了诊疗规范。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病人虽同属于一个证型,但是各自的兼夹症候不同,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的兼夹症有多汗、怕冷、纳呆、大便异常等。故根据临床经验,针对兼夹症增加了随症加减用药,如:针对肾阳虚明显的我们使用了鹿茸粉0.5—1.0g每日冲服或加鹿角胶10g,对于瘀血较重者加三七粉3g每日冲服,使治疗方案更合理,临床疗效增加,很受患者的欢迎。我们对8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增龄、女性、绝经年限增加、素食,低体重指数等是使骨密度下降的因素,正常的蛋白质摄入、饮奶,服用钙剂及合理的运动,经常晒太阳对骨密度起保护作用。对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骨质疏松症是退行性慢性疾病,我们发现综合治疗,疗效更佳。新的诊疗规范中加强了其他治疗和健康宣教部分。其他治疗中分食疗、运动治疗和物理疗法。这些方法对药物治疗有辅助加强作用。健康宣教主要是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特色,进行骨折的二级预防,尽量改善预后,提高长期疗效。10抑郁症优化诊疗规范2013.12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精神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暂拟定“气机紊乱”为基本证候。基本证候由特异证候+精神症状(2项或3项以上)+躯体证候(3项或3项以上)组成,以相关症状为分型依据。特异症状: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持续至少2周以上。基本症状:A)精神症状为,多愁善感,易哭善太息、情绪低落、抑郁悲观厌世、思维迟缓或思维困难、动作减少或迟缓或多动、睡眠障碍、焦虑、易激动;B)躯体症状为,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腹胀、胁痛、呃逆、纳呆、舌暗、脉弦。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昆明会议制定的“躁郁证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建立的诊断标准,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依据如下:1.肝郁气滞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烦躁,善叹息,胸胁乳房胀满,脉弦。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3项者。2.肝郁脾虚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纳呆,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便溏,脉弦细。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11中具有4项者。3.肝郁痰阻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泛吐痰涎,脘腹胀闷,咽有梗阻感,恶心欲吐,眩晕,舌苔腻,脉弦滑。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4.心脾两虚证:情绪抑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纳呆,腹胀,大便溏,面色萎黄,脉沉细。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5.心肾不交证:情绪抑郁,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作为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评定工具。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症状),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12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二、住院和出院标准入院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1)属于急性期,或再发者;2)由此而产生躯体疾病者;3)对家人、周围人产生极大影响者;4)有自杀倾向者。出院标准:经治疗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维持药物治疗症状可以消失者。三、住院检查项目1)一般项目: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脂、
本文标题: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8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