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14年高二下3月月考试题
1钟山中学2012级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审题人:周秋莲、李金蔚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别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变暖!变冷!谁在忽悠地球?媒体上科学家关于北极海冰完全融化的时间预言被研究报告不断提前,“最快2013年夏季”。然而,美国近日发布的监测数据却完全出人意料:“与2012年8月相比,今年同期北极冰盖面积已增加了60%。”同时,一些科学家发出警告,必须为“全球变冷”做好准备。从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到被警告做好应对“全球变冷”准备,这一反差,着实让人心存疑问:“地球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气候变暖”一步步为公众所接受,并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彼时,一些科学家发现,20世纪后半期,全球温度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研究揭示,20世纪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近50年观察到的气候改变速度是此前百年的两倍。美国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说,有99%把握确信,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发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后发布了4个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不仅指出了全球气温升高的危险,而且量化了人类活动对推动气候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达到90%以上。联合国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等,召开了气候变化巴厘岛会议、哥本哈根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一些科学家论证气候变暖时,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研究结论如影随形,那就是“气候变冷”论。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们从地球运转轨道周期变化规律出发,提出了盛行一时的“气候变冷”说。“地球变冷”论得到了冰川学家的支持。一批俄罗斯、法国、美国的冰川学家认为,地球气温变化的一个完整周期为10万年至12万年,而地球气候变暖最近的一个高峰约在1.7万年前,现在已开始降温。无独有偶,丹麦科学家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推算,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全球“气候变冷”将是主流。全球“气候变冷”论者似乎在现实中找到了证据。比如,被认为地球气候变暖最明显地区之一的阿拉斯加,本世纪十多年间年均气温降低了1.3摄氏度。实际上,两者都广受质疑。“气候变暖”论的两个核心观点即“全球气温上升”和“人类活动是推动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就一直受到挑战。对前者,质疑者认为,对地球约45亿年历史来说,用近100年左右的时间纬度来衡量考察,进而得出全球变暖的结论是片面的。对后者,质疑者认为,相对于自然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是微不足道的,把可能的气候变暖归结为人类活动是武断的。有人直指IPCC是一些国家、组织和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气候变暖”论本质上是“世纪大谎言”,其背后隐藏着国际发展权之争和牟取“碳交易”利益的私货。“气候变冷”论也不能幸免,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曾批驳此种论调,他说:“这类1℃上下的变迁,过去5000年中极为普通,算不了地球变冷的证据”,认为依据这种“极为普通”的温度波2动妄下结论,纯属“杞人忧天”。无论是预测地球“变暖”还是“变冷”,我们希望相关预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希望科学家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拿出挺进真理的气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9月14日第08版)1.下列有关“气候变冷”与“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气候变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完全被公众接受并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B.“气候变冷”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法国、美国一些冰川学家的支持,他们认为地球现在已开始降温。C.曾被认为是地球气候变暖最明显地区之一的阿拉斯加在本世纪十多年间年均气温降低了1.3摄氏度,这是气候变冷最直接有力的证据。D.“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冷”均被学者质疑,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曾批驳气候变暖的论调。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美国近日发布的监测数据将北极海冰完全融化的时间预言再次提前到“最快2013年夏季”。这一结果完全出人意料。B.研究表明,20世纪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是此前百年的两倍。C.IPCC发布的4个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量化了人类活动对推动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D.丹麦科学家丹斯加德等认为,地球气温变化的一个完整周期为10万年至12万年,而地球气候变暖最近的一个高峰约在1.7万年前,现在已开始降温。3.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因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对气候变冷或变暖的研究方法、论证逻辑等都必须经得起质疑和挑战,科学研究必须对真理负责。B.IPCC是一些国家、组织和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气候变暖”论本质上是“世纪大谎言”。C.地球约45亿年历史,但如果用100年左右的时间纬度来衡量考察气候的变化,结论是片面的。D.依据“极为普通”的1℃上下温度的波动妄下全球气候变冷的结论,纯属“杞人忧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共9分)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才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遂遣则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一日,继隆移文于湘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盈余,不之罪。后,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初,则在湖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讽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3侍郎致仕,卒。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二人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称:符合B.微子,几.败我事几:几次C.吏白.夷人狡诈白:禀告D.张宗诲擿.发之擿:揭发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①已而果为则所料②籍为盈余,不之罪③则命贷钱三百万④已而偿所贷如期⑤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⑥则破械以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的回答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入了中书省。B.李继隆因讨伐叛贼,长时间未能取胜,便想以粮草缺乏为借口回师,被胡则料中,这件事表现了胡则的才干。C.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对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严惩。D.胡则为官有才干,也喜欢结交朋友,为他在官场赢得了美好的声誉。7、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盈余,不之罪。(5分)答:(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下》)(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4(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酌贪泉而觉爽,。(王勃《滕王阁序》)(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4)(5)居天下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6)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选考题注意:请考生在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5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
本文标题:14年高二下3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9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