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目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领袖,他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传统和礼法的束缚。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论,强调文学不能拘于旧法,墨守陈规,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他文学主张的核心。其中“性灵”指人的自然天生的内心精神、气质、感情。身为领袖,袁宏道不乏佳作。他的记游小品文继承了六朝小品文的特点,且显得更舒卷自如、飘逸秀美,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给人清新活泼的感觉。《满井游记》、《天目》、《晚游六桥待月记》等90余篇都是韵味深远、文笔优美的名篇。《天目》是袁宏道于1597年辞吴县令游天目山后所写。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天目山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山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江南奇山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古、大、高、稀、多、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物种基因宝库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章。现存“太白吟诗石”等人文景观;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等,为天目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天目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她更具魅力。梳理全文能熟读课文会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作者游历天目山,共逗留了几天?用文中的词句回答天目山的特点是怎样的?完成课后“阅读”题,“七绝”的名称及特点是什么?关于“七绝”“七绝”中你最喜欢哪一绝?为什么?文中第七绝能否删除?这与天目山“幽邃奇古”的特点究竟是否吻合?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对天目山“七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喜欢天目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传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写作特色你能说说本文中的写作特色吗?侧面描写?反衬?课题,朝代作者,中心,幽邃,颠,可,鲜,迂曲,鲜妍,骨,毛枯,病,盈,淙淙,缟,苍润,竦峭,虽,县,晓,尽大地,作,琉璃,出云上,若萍,其观,奇甚,悉,几,逾,直,类,清,过,余,谓,修真栖隐之地,出缠结室之想,宿,次日,巳,晴霁甚,以为异,率,执礼,甚恭,不足当巨目,奈何,些子分,过谦,面誉,因。
本文标题:天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9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