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998-201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1998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学制2、学科课程3、校园文化4、教学原则5、体育二、填空题1、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于()开始盛行.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3、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以泛爱教育为旗帜,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4、关于人身心发展动力有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我国古代()论的代表。5、当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这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性。6、教科书编写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与()的关系。7、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者能力得到发展的理论是()论。8、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等几个阶段。9、教师运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法。10、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主张的教育家是()。三、选择题1、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的()。A二战以后B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C废除科举制度之后D文艺复兴后2、决定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D教与学的基本规律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在教学中应()。A理论联系实际B及时巩固C因材施教D启发式教学4、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什么课程提出来的()。A广域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5、班级活动是指()。A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B以建设和发展班集体为主要目得的活动C除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一切活动D班会晨会等常规性活动四、断题1、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2、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的结果。3、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5、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大纲。五、论述题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2、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3、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21998年教育硕士考试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时课数及期限。3、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文化等。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5、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二、填空题1、隋唐2、学记3、夸美纽斯4、内发5、互补6、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7、形式教育8、运用知识9、陶冶教育10、马卡连柯三、选择题1、B2、B3、D4、C5、B四、判断题1、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答:错。终生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生教育等同与成人教育活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2、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的结果,答: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3、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答:错。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课外活动主要作用是:(1)、充实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答:正确,教学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认识的教育性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同时,综合学科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对人类自身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性质等对学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5、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大纲。答:错。一堂课包括(1)备课;(2)上课;⑶布置课外作业;⑷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从两方面入手:①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②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四各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好课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恰当;④组织得好;⑤积极性高。五、论述题3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2)、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还指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3)、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再次是指教师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心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运用)2、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答: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德育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的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3、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答: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地旧有观念。(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2)、教学形式个别化。由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方便的时候和方便的地点进行学习。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进度计划,并且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这为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他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99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教育的终身化是()教育的特征。A文艺复兴时期的B16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个体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43、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是()的主张。A社会中心论B学科中心论C儿童中心论D多元化课程论4、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A提供感性材料B引起学习动机C帮助领会知识D知道运用知识5、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的是()。A科尔伯格B杜威C涂尔干D马卡连柯二、填空题1、赫尔巴特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基础上。2、宋代以后,儒家的经典的大学、论语、中庸和()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基本依据。3、()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4、在个体的发展中,()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5、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是要解决()之间的矛盾。6、在课程问题上()强调古典语言,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7、教科书是()的具体化,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称为()。9、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10、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者,德育内容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三、名词解释1、个体发展的内发论2、智育3、综合课程4、教学策略5、陶冶教育法四、判断题1、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代名词。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目标构成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4、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建设班集体。五、论述题1、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2、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单述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1999年教育硕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D2、C3、A4、C5A二、填空题1、伦理学2、孟子3、舒尔茨4、青年期5、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6、形式教育论7、课程标准8、研究法9、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0、德育方法。三、名词解释51、个体发展的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综合课程也被称为广域课程或大范围课程。4、教学策略原是教学系统论、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在现代教育意义下的教学策略,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5、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四、判断题1、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答:错。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
本文标题:1998-201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1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