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一、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因。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X线、CT等检查结果。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3.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4.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5.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6.临证(症)施护(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2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三、健康指导1.宜睡硬板床。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编缉: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27点击进入:法律咨询热线【打印此页】【返回】【关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返回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二)手术治疗护理1、术前护理: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2、术后护理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三)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五)出院指导1、卧硬板床休息;2、行走时要戴腰围;3、继续腰背肌锻炼;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5、余同骨科出院指导。(六)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疾病有关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疾病有关3、自理缺陷—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方法全网发布:2011-06-2321:15发表者:顾光141391人已访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分为:一、急性期1、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2、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仙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3、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4、起座: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二、恢复期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1、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4、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慢慢下沉,重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5、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6、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7、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医疗体操应对“腰突”依照循证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后得出结论,运动疗法既经济又有效。另有研究证实,腰肌力量强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少,这也反证了以肌力训练为重点的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双桥”练习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保持3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背飞”练习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屈腿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抬起不可过高,以免增加腰椎负荷。保持至力竭为一次,间歇5秒。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护理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2012-02-1011:41:00]阅读:31作者:王宛华陈蕾编辑:studa090420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颈部突然的过度活动或持续的不良体位以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等各种原因导致颈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颈脊髓或颈脊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我科多采用手术治疗,在局麻下行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术,取得很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08.01—2010.12,我科共开展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术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0岁。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有效率95%。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认真为其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协助做好术前检查,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并让康复患者与其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充分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处于接受手术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同时让家属了解整个康复的过程,配合医护人员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术前训练2.2.1气管推移训练经前路手术时要求患者仰卧位,手术操作时均要将气管推移过中线,因此,要指导患者在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前3天开始,每天3次,每次训练约10—15分钟,每次推移气管过中线,应维持30—60秒,放松气管回原位,休息30—60秒,再重复动作。2.2.2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排大小便,以避免患者在卧床期间发生尿潴留和便秘。2.2.3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上下肢体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有利于增加心博出量,从而增强患者承受手术的耐受性。2.3呼吸道准备早期治疗呼吸道急慢性炎症,控制咳嗽、咳痰症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劝吸烟患者戒烟,并嘱病室其他人员也不许吸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排出。2.4围领选择使用围领主要为限制颈部伸屈活动,能将头颈固定于中立位,术前选择一个型号合适的围领会相应减少病人术后外固定的痛苦。佩戴围领需松紧高低适度。3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常规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意识状态,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观察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3.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水平,局部不能弯曲、不扭转,动作一致,有专人固定头颈部,保持患者自然中立位,避免颈部扭转、过曲、过伸。颈部颈托外固定,翻身时由两位护士协同操作,防止颈部扭曲。上下床时应有家属协助。3.3呼吸系统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上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关键的要点。术后呼吸异常发生的原因有:①术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神经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②术中对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造成喉头水肿,喉头痉挛,术后可能出现咽部不适,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③术后颈部小血管破裂,急剧增大的血肿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窒息。以上情况多发生于手术后24h内。对术中刺激脊髓或脊神经引起的水肿,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术后常规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续3—5d,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连续3—5d;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续5天;术后24h内减少头部活动,加强颈部的固定,减少局部创伤反应性水肿。术后出血压迫气管,应及时予以局部减压,如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影响呼吸时,必须作呼吸道分泌物的处理,如吸痰。3.4密切观察切口引流液和渗血情况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防止扭曲,观察引流及渗血的量和色,一般术后24—48h拔管。3.5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进食,病情平稳者可给予流质饮食。术后1—2天后可选择给半流食,逐渐过渡给予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多进纤维丰富的食物。每日饮水量3000ml,少食多餐,利于消化,防便秘。3.6颈部固定术后第一天带上围领,保持头颈部于中立位,患者在睡眠状态下会出现无意识活动,需配带围领或沙袋固定,一般需持续固定2—3个月。4康复护理术后2小时开始给予翻身,每2小时一次,翻身时注意侧卧位时要佩戴颈围,平卧时可以不戴颈围,但颈部两侧给予沙袋固定。术后第一天,可以佩戴颈围,取坐位。术后第二天可以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在床边站立15—30分钟,每天2次。在整个锻炼过程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适应能力,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5出院指导术后颈围护颈3个月,3个月后复查X线片,如颈部融合良好,去除颈托外固定。不要使颈部固定在任何一种姿势过长,避免猛力转头动作。睡眠时注意调整枕高,平卧时不可过高使颈部过屈,侧卧时不可过低,枕高宜与一侧肩宽相平。乘坐高速行驶汽车时,不面对正前方或后方,与行驶方向垂直而坐。日常生活中注意主动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加强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进行项背肌的功能锻炼。谨防感冒,三个月、半年、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颈椎病护理常规护理问题/关键点1.呼吸困难2.窒息(血肿压迫气管、咳嗽、咯痰、喉头水肿、肺不张、误吸)3.出血4.疼痛(咽痛)5.颈托护理6.牵引的护理7.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肺栓塞
本文标题: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