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发展工作相关材料填写要求
机构代码13634000262项目编号2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所属省份:主管部门:举办者:编制人员: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2012年7月5日1“机构代码”是指按照(教发函[2010]117号)文件要求编订的教育统计学校(机构)代码。2“项目编号”的前2-3位字母为本省市简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例如,北京“BJ”、内蒙古(NMG);之后为年份;最后两位编号由各省市按照项目学校在本省市的排序填写。例如BJ201101。安徽省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吴丁良0552-412869013515526141bbwdlwdl@126.com编制说明本文档内容传达至省级教育等有关部门,供其指导本地区申报项目学校编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时参考,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编制提供基础。各申报项目学校制定提交的《规划方案》作为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组织专家遴选项目学校和确定项目学校建设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本文档主要是制作《规划方案》的提纲框架,具体内容由省级部门指导拟申报项目的学校填写。有关部门和专家将对《规划方案》的制作要求作出说明。序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及其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2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29号)精神,结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分为“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目标与思路”、“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四个部分,计划重点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4个专业和数字化校园、德育教育全程路线图设计与实践2个特色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263万元。围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全力打造办学特色,不断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中共安徽省委将装备制造业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柱产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国务院2008年把蚌埠市确立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作为全省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并将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给予重点扶持发展。蚌埠近年来积极推动转型发展,以大产业为支撑、大园区为载体、大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快速培育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显著提升工业园区规模、速度、质量、贡献及集聚力与承载力,打造一批带动力强、主业突出的核心骨干企业,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升级提速。全面实施“5111”工程:2012年,蚌埠市坚持统筹资源、聚焦首位、综合支持的原则,大力实施50亿项目、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5111”工程,力争全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到2015年突破千亿元。十二五期间将集中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要素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成为引领工业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和爆发点。区域经济发展渴求技能人才,经分析预测,“十二五”末,全市对技能型人才总量需求为2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在4.88万人左右,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2%,需增加2.64万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安徽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出台了《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明确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规化目标,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职业教育大发展。另一方面,蚌埠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皖北职业教育基地,要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并将技能人才纳入蚌埠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难得的职业教育大发展背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我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必须发挥既有优势,争取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通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探索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深化学校与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积累改革创新经验,为推动蚌埠中等职业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建设基础1、能力建设高起点,夯实基础筑平台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创建于1978年,学校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71280平米,实训厂房面积12800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2237万元,在校生3352人,专任教师146人,兼职教师26人。学校主要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等专业,其中一个省示范专业、三个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按照“环境真实化、设备生产化、人员专业化”的标准,几年来兴建了机械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训中心和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并先后建成了“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四大实训中心建设规范,装备数量充足、性能先进,能够保证学校所开设专业的基本训练及考核鉴定工作。学校自主设计了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电化教学已在全校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职业教育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已成雏形。2、校企合作谋深度,模式改革图创新学校采取“送学进企设课堂,引企入校建车间,围绕专业办企业”等方式,与一大批优势企业合作,建立了20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建“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的专业建设框架;按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按“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要求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同时坚持围绕专业创建校办企业,探索在校内建立生产、实训双基地,开发了摆动式空气压缩机成套零部件加工、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户内外LED显示屏的安装与维修保养、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建设与维护、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等一系列项目课程,构建“学校+公司”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在校内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文化、提高职业能力,为专业教师了解生产经营、熟悉企业管理、反哺专业建设研究提供环境与平台。3、教学创新勤探索,质量提升育人才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从“数量规模型”的外延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积极打造“事业发展平台、工学结合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四段式教学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部门评价机制、以效果为依据的教师评价机制、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两两三三”的教学改革框架已初步形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也收到了明显成效,提升了师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与办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师资培养工作管理办法》、《骨干教师社会化聘用办法》、《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等。采取“分段分期、分层分类、校企双元、整体优化”的策略构建了师资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4、管理创新活机制,环境优化织摇篮学校引入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推行管理体制创新,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2009年底通过认证。按照“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PDCA”过程方法,狠抓教育教学服务工作的各个层面、每个环节的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事务办理程序,坚持持续改进,使内部管理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日臻完善。校长每年初与中层管理者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兑现。学校全面建立起具有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的人事分配制度,在政治、晋升、工资分配及经济待遇上向教学骨干倾斜、向绩效突出者倾斜,教师的主体地位凸显,全体教职工人人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机制已经形成。学校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思想教育的特点,开发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全程路线图”实践研究课题,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学期、不同阶段、不同级别,分解不同目标、落实不同任务,全程覆盖,真正做到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5、服务经济多贡献,资源共享做示范学校将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班级、系部、招生就业处、学校四层负责制,为毕业生开启了择业和创业“双选通道”,满意率愈来愈高。学校积极构建多层次、开放式、大服务的办学格局,充分利用拥有的优良资源和资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安全培训、鉴定考证、技术服务、成人继续教育等业务,与企业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与新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服务经济和社会的作用。学校积极推进优质职教资源区域共享,增进兄弟学校交流、共同发展提高。积极承办省、市级技能竞赛,承担专业教学观摩和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承担了全省中职学校机电类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安徽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五、六、七、八、九届文明单位等。二、建设目标与思路(一)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以重点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2年努力,大幅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学校成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2.具体目标(1)重点专业建设目标建设4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依托安徽省和蚌埠市的加工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四个专业,发挥品牌专业作用,引领相关专业同步发展。深化教育模式改革目前,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今后两年,各重点建设专业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改革,实施高质量学历教育、高技能社会培训、高层次工学平台下的订单培养、订单培训、订单服务,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三高三订”品牌特色专业。在行动导向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指导下,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系统化的项目课程,开发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及教材,各专业建成1-2门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实施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注重“硬性课程”与“软性课程”的结合、注重养成“做人做事的规范”教育。使各专业的培养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吸引力持续增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团队的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竞争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经过两年建设,各重点建
本文标题:组织发展工作相关材料填写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