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党校黄国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二、法治中国的内涵三、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意义四、推进法治中国的基本格局法治中国一、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法制建设高潮,但从1957年开始,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低谷,特别是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各种规章制度,90%是各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有它们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那一套。”文革中斗争国家主席刘少奇文革中批斗彭德怀典型的的批斗方式:尊严?体面?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并提出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2013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它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和“综合版”。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中国”被正式写入《决定》确立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方向。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和深化,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将法治中国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一)经历的两次飞跃1.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刀治”→“水治”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制”重在法律制度建设上,侧重在立法环节,而“法治”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还包括法的实施和遵守状态,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2.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升级)2013年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一个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建设法治中国蓝图的描述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时间表重要地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果改革是最大的时代主题,那么法治就应当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改革。六大任务2020年(二)建设法治中国蓝图的描述总体目标任务、时间重要地位19二、法治中国的含义一个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两大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内涵)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外延)法治中国二、法治中国的含义三、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意义(一)是深刻总结我国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的重大抉择(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四)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Ε·博登海默说过:“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Ε·博登海默基本格局科学立法:前提条件严格执法:关键所在公正司法:坚守底线全民守法:坚实基础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四、推进法治中国的基本格局(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针对目前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确定2.立法效率问题4.地方立法问题3.行政立法(部门立法)问题严重1.立法质量不高的问题中国立法的问题带来的后果1.立法主体过多,关系复杂根据现行宪法、组织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中国的立法主体有300多个,其中还不包括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其他授权立法主体。庞大的立法主体导致法律和规章政出多门(党、地方政府、地区政府、省政府和中央政府)2.立法权限划分不明晰,冲突不断(1)在中央立法机关中,全国人大与它的常委会之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国务院之间,立法权限划分不清(2)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国务院及各部委之间,立法权限冲突的情形同样存在。(3)在地方立法机关之间和地方立法机关与中央立法机关之间,立法权限冲突更属常见最牛村规2014年7月22日,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出台了《尧治河村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提倡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规定领导家庭(村“两委”班子成员)吸烟不得超过10元/盒,酒不得超过60元/瓶;干部家庭(企业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和中等以上收入家庭吸烟不得超过5元/盒,酒不得超过50元/瓶;普通职工家庭和普通村民家庭吸烟不得超过2元/盒,酒不得超过20元/瓶。(楚天快报讯)2014年7月10日,网友发现,在柳江县成团镇甘塘村屯冲屯、龙屯屯,村民立起了一块“村规民约”碑,碑上“陌生人不准进村,进村一经发现则扣留”的村规在网络上曝光后,被网友封为“最牛村规”。(落款日期:2013年3月12日,今报柳州讯,记者黄远来)(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针对目前法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确定立什么:如何立:何以保障:立法红线:(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执法方式: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执法权异化(越位/错位/缺位):暴力执法与营利性执法行政“乱作为”或“不作为”(久拖不决,超期羁押14年)行政执法的构成要件《决定》对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世间的一切苦难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法官的枉法裁判。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问题“吃了原告吃被告”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因素(一)法官个体方面的因素(二)现行司法体制存在(三)司法公开力度不(五)司法鉴定不规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十八届四中全会: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司法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司法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卢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潜规则思维是法治思维的巨大障碍我们读过《宪法》吗?我国《宪法》第5条明文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潜规则思维是法治思维的巨大障碍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而大谈道德、高尚,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推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政法系统是国家的免疫系统;防疫功能。政法干部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政法系统的公正廉洁是政法公信力的底线。解决“灯下黑”的问题;司法腐败的“零容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核心价值追求。后发型法治立法先行型法治政党领导型法治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习近平(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不是直接领导,我们是通过对国家机关,国家的领导来领导社会;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三统一四善于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二、法治中国的内涵三、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意义四、推进法治中国的基本格局法治中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关键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法律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很大程度表现为法律的实施能力。法治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中国立法的问题(1)重复立法。现实中,各地在立法项目上往往盲目比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重复选题立项,用地方性法规取代中央立法。在具体条款内容上,大量照抄照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条款,重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一些规定,从而导致“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甚至“六世同堂”现象。中国立法的问题(2)过度立法。从1979年初到2004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7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00多件。1995年2月28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令人难以置信地在一天之内通过了7部法律,创下了中国立法史上(可能也是世界立法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国务院则更胜一筹,大致平均6天左右制定一部行政法规。仅2003年国务院就制定了700多部行政法规。2.立法效率问题部门利益和地方本位主义导致的立法效率不高问题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三家争立《反
本文标题: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