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
1【优化指导】201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1.湿地是一种特殊的()A.水资源B.生物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资源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3.目前,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主要原因是()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过高C.当前市场上粮食过剩,粮食价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解析:1.C2.D3.D。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恶化。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目的是为了保护、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2012长沙模拟)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5.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2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4.B5.D。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中国环境报2010年4月13日报道,通过有效保护水资源,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2010年春季水位达到7.36米,是10年来同期自然水位最高的一年。目前,白洋淀蓄水量约为1.3亿立方米,水面面积为133平方公里。据此回答6~7题。6.白洋淀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白洋淀是湿地,对周边地区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B.白洋淀是湖泊,主要作用是储水,能够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C.白洋淀是湖泊,主要作用是补充地下水D.白洋淀是湿地,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芦苇、鱼类解析:选A。白洋淀作为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7.近年来白洋淀有面积萎缩趋势,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是()A.抽取地下水补充B.“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C.植树造林D.人口外迁解析:选B。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引岳济淀”工程将漳河水注入白洋淀。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昔日的“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河、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旱涝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材料二百年来洞庭湖淤积情况(表)。年份1825年1949年1985年面积(km2)600043502690容量(亿m3)400293174缩减量1200km2/(124年)2100km2/(36年)缩减速度(km2/年)6.7X(1)结合材料二,分析洞庭湖迅速退缩的主要人为原因。(2)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原因是什么?3(3)湖泊退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试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本文标题: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