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1.3神经调节专题练习
1长沙市耀华中学生物必修三教学案2.1通过神经调节(第三课时)基础知识点: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时,此处膜电位发生变化,变为外负内正。这样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单向传递①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③信号的转变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的传递方向: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基础巩固1.2012年第30届奥运会58公斤级举重决赛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5.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6.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2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二、非选择题7.如图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F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该处发现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的神经纤维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_______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能力拓展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2.2012年伦敦奥运会足球比赛中,足球运动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突触传导D.反射弧3.甲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表读数变化为()34.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A.a或bB.c或dC.b或cD.a或d5.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6.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②⑤7.(2012·新课标全国卷,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8.(2012·浙江高考,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二、非选择题9.甲、乙两图为与人体神经调节过程相关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结构名称是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_。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与B上的________结合,并使B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2)乙图表示人体的某种反射过程,该反射为________。(3)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是/否)。(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本文标题:2.1.3神经调节专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