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222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优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官方网站:《老王》优秀实用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2、理解作者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的平等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依据:《老王》是篇语言朴实而意蕴深厚的文章,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以及人道主义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因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直接又深刻的。读这样的文章,犹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阅读的过程也是人在爱心、平等、人道主义中的一次高尚的旅行。现在的社会人心淡薄,人们对生活中的不幸者常常是视而不见,甚至恶言相向,更不用说去关心他、帮助他。而学生多多少少受到这样观念的影响。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未来优秀公民的人民教师对此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故在课堂上需创设出适当的情境,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能够面对社会不幸者时,伸出援助之手。学习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分别出示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明星(周杰伦、蔡依琳)。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的人,你认识吗?(生说)再出示一位陌生老人的画像]这一位呢?(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他是谁。我们习惯于关注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伟人,有耀眼光环的明星,与我们血浓于水的家人或联系频繁的同学。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有着金子般的心。(解说:画像导入,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学习气氛,从内容上看,直观的图象刺激视觉,学生回答反映形成落差,学生自己很容易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方式来看,猜一猜人物,极富情趣,激发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渴望,更好投入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书题目)二、文本研读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吗?(生:预习了。)老师想检查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你以作者杨绛的眼光来谈谈老王。老王(不幸者):生活艰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家庭——孤独伶仃居住——塌败小屋为人善良:送冰,车费减半帮送医院,不要钱送鸡蛋、香油表示感谢师总结总结老王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虽然他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为人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心地善良,是个非常淳朴的好人。师:老王不幸的,但老师却觉得他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杨绛一家人,下面再请你以老王的眼睛来谈谈杨绛。杨绛(幸运者):生活较优越、有家人。为人善良:照顾老王的生意打听老王的生活付给他应得的报酬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做的非常好,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那么你知道老王和杨绛交往故事的核心情节是哪个呢?(生回答。)明确:课文8——16自然节。师:请大家集体来朗读这一部分,在朗读之前我们先把这里的生字词解决了。(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下面请大家默读8——16段,思考:品语言解决问题:1.此时老王是个怎样的状态?(可怕、病入膏肓、将要死了。)2.这样一个将要死去的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表达什么?(真心诚意的对杨绛表示感谢)师:老王是这样的一个人,谁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外貌描写)这里写了往常和平时的老王又什么作用呢?(和心在的老王形成对比,突出现在老王的状态。)师:老师把这一段该了一下,想请大家来比较一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看门看见老王颤巍巍地站在门框里。……他脸色苍白,两只眼毫无神采,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尸体,骨架上包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原文更加能够体现老王僵直的形象,当是已是病入膏肓、将要死了。)师:如果是自己的亲人,作者还会用这样的词来描写吗?(不会,把老王描写的如此可怕说明作者没有把老王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心灵上又一种距离。)师:大家试想,老王是你认识的人,现在这样的老王站在你面前你又什么感受?(惊讶,害怕,同情)带感情的读第8段。(个读、齐读)师:课文9——16段中还有哪些体现老王生命力渐渐远去的描写?(直着脚、滞笨……)师:下面请大家齐读11——16段体会老王的心情。思考3.他是来表示感谢的所以老王说不要钱,那老王要的是什么呢?老王站着等我。他在等什么?(要的是亲情,心灵的归宿和寄托。)4.作者说“我知道,我知道”他真的知道老王的心思吗?他给老王的又是什么呢?(给的是钱、只是一种同情,是一种俯视,一种不带任何其他情感的同情。)师:5.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老王又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呢?(老王掏心掏肺,把杨绛一家人看成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他希望得到杨绛的理解和关心。)6.那你对作者又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呢?(虽然作者是个善良的人,但是面对老王,他没有能够从心灵深处老关心老王,他的关照只是一种对于一个三轮车夫的同情,是以一种俯视的态度。)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心中的愧怍你理解了吗?老王掏心掏肺,把杨绛一家人看成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而杨绛对老王只是一种对于一个三轮车夫的同情,他们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是以一种俯视的态度,回想起这些,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远远不够,所以感到愧怍。四、拓展延伸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几年后渐渐明白的那一种愧怍,这种愧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到有些心酸,但却充满了温情!爱回报爱,善良体察善良,这是多么美的人间真情。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面对这样的老王,平时你会怎样对待他?学了本文后,会发生改变吗?他大家写一段话。示范:老王,你因为眼睛不好,我从不坐你的三轮车,还背后叫你“田螺眼”我对你的关注太少了,从今以后,我会动员别人也坐你的三轮车,让你的生活好起来。……师:我替老王谢谢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如此对待身边许许多多的“老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不幸者,例如在我们学校捡垃圾的阿荣,你能用文字来描述他吗?或者勾勒一幅他的简笔五、课堂小结师: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我们不是伟大的人,也不是明星,常常做不了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心去做身边细小的事!板书设计:老王杨绛老王苦善(不幸者)愧怍杨绛较好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第一部分0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2分)○1轩(xie)○2重峦叠(zhàng)○3毛骨(song)然○4温(xīn)02.下边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穿流不息倏然喧嚣脖论万斛愚氓零零总总诛伐03.默写课文并回答问题。(9分)○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2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决不会,决不会。○3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为了,为了,也为了。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模仿它们的句式仿写一句。[答][仿写]04.《苏州园林》的作者是,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文章,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学习了《苏州园林》后你知道了哪些使园林增色的手段(比如树木,池塘),写出两种。(5分)0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并按要求写句子。(5分)○1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2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3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与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答]用“渺小”和“崇高”来形容蜜蜂,写一句话。[造句]仿造以上句子的特点,选择两个适当的词语来描写你自己。[造句]06.下面四句诗句的正确顺序是()(2分)○1未央前殿月轮高○2平阳歌舞新承宠○3昨夜风开露井桃○4帘外春寒赐锦袍A.○2○1○3○4B.○3○1○2○4C.○2○3○1○4D.○3○2○1○4第二部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07.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1)斟酌:(2)别具匠心:08.结合语段中的加点字词,说说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分)[答]09.举出五种以上的说明方法,运用两到三种为下面一园林花窗作一个说明性的介绍。字数不超过80字。(4分)[答]说明方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意。(3分)①潴.有浅深()②非相度..不得其情()③亲劳胼胝..()11.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他著有、。(2分)12.文章的主题是“治水必躬亲”,作者举了谁的例子?找出文中描写该人“躬亲治水”的词句。结合你过去对他的印象说说读了该文后有何新的认识。(5分)[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三潭映月碧波荡漾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三潭映月”的三潭。三座石塔,成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塔尖是一个圆润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经被赋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塔身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三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扁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能看到另外两个洞口,以及洞外的青天丽日,湖光山色,真是“以一管窥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燃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昭月当空之时,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十五个闪烁的玉盘,再加月宫仙子的倒影,十六个月亮凌然于碧水之上,飘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荷擎玉藕,微风浪里,亭亭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过石柱,使石塔犹如浮在水上的浮萍一般,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看,碧波荡漾,群山环抱,三座石塔独立湖心,仙山神岛乎?海市蜃楼乎?建筑艺术的美加上环境的美,引起人们多少对三潭的联想!呵,三潭映月,月映三潭,建筑艺术的美、浪漫主义的美,一切美在这里聚集,融为一体。13.说出作者说明三潭的顺序,摘出关键词语。(3分)[答]14.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到三潭美吗?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概括三潭映月之美的?划出关键句。(4分)[答]15.作者在说明三潭之美时通篇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是()(1分)A.打比方B.举例子C.举例子D.下定义16.第三自然段作者将塔尖与什么相互比较,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3分)[答]1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说说你认为哪句更佳,为什么?(3分)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其实,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塔尖)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完全相同。(塔尖)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相同。[答]18.说明文按说明的内容和程度分可分为、、三类。这篇文章属于说明文。(2分)第三部分19.作文。(40分)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对于这个话题你有自己的切身经历或想法吗,写一篇500的文章,题材不限,题目自拟。参考答案01.○1榭;○2嶂;○3悚;○4馨。[评分标准]每空0.5分,共2分。[说明]覆盖“字音形义”的“识记”2分。02.[评分标准]每格0.5分,共3分。[说明]覆盖“字音形义
本文标题:2222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优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