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1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第2课时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一、设计思想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求化合物的式量,(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3)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应的延伸内容还有很多,如已知物质的质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已知某一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等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肯定要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含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学习计算是有意义的。题海无边,教给学生只可能是方法,设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在课前复习中重点复习化学式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算出每种原子的个数。所列举的化学式一定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含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二是采用“示例──模仿──实践”的学习方式。如果从数学角度来看,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无疑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教师先作示例,只要引导得当,学法指导到位,学生肯定容易学会。再设计合适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实践,在实践中暴露出学习上不足,通过集体研讨,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学会有关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作为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在指导学生自学上狠下功夫,单纯靠“教师讲、学生听”是不可能解决计算问题的。掌握计算技巧实质就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2)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合物,并掌握解题格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四、教学用品药品:水。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五、教学流程21.流程图[1]学学学学学学[2]化学式的含义实物[3]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4]示例:H2O的式量[6]示例:H2O中H、O原子个数比[9]计算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11]已知元素质量比,求化学式[8]示例:H2O中元素的质量比[10]示例:求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13]根据化学式求某一元素的百分含量[12]示例:H2O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14]计算元素百分含量的表达式[18]学学学学学学学[7]计算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5]计算有关化合物的式量[17]计算一定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15]示例:一定质量NH4NO3中氮元素质量[16]一定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表达式2.流程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围绕实物水,复述化学式的含义,着重关注质量方面的问题,明确学习内容。[4][5]通过对水的式量计算,认识根据化学式计算的第一块内容是计算式量,并知道面对不同形式化学式如何计算式量。[6][7]通过对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的计算,弄清怎样根据化学式计算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8][9][10][11]从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出发,认识根据化学式计算的第二块内容──计算元素质量比,同时了解如何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学式的方法。[12][13][14]通过教师示例,学生模仿,建立根据化学式计算某一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掌握相应的解题格式。[15][16][17]通过教师示例,学生模仿,建立已知某物质的质量,求某一元素质量的解题格式,了解计算一定质量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的方法。[18]师生共同小结,结束本课。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学习主[展示]一瓶贴H2O标签的试剂,围绕H2O复述知道的化学知识[归纳]化学式表示的含义(三个层面的含义:宏观的、微观的、质量的)[点题]怎样知道这瓶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回想并回答思考创设情景。直奔主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3题[板书]三、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式量的计算[板书]1、求化学式的式量[练习1](见相关链接:练习1)(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小结]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式量。独立完成任务。知道计算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元素原子个数比计算[板书]2、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讲解]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H2O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1。[练习2](见相关链接:练习2)(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小结]原子个数比就是化学式中各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之比。有些化合物如NH4NO3,同种元素的原子没有写在一起,计算时要注意按元素的种类计算其原子的个数。独立完成任务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主题。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设问]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否能计算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板书]3、求各元素的质量比[示例]H2O中H:O=(1×2):(16×1)=1:8H2SO4中H:S:O=(1×2):(32×1):(16×4)=2:32:64=1:16:32[练习3](见相关链接:练习3)(纠错,评价)[强调]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小结]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追问]知道化学式可求出各元素的质量比,那么,知道元素的质量比能否求出化学式呢?[示例]某氮氧化合物中N:O=7:20,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设:化学式为NxOy方法一:1620147::yx5:2:yx化学式为N2O5方法二:14x:16y=7:20x:y=2:5化学式为N2O5[练习4](见相关链接:练习4)(纠错,评价)思考参与活动,知道解法。独立完成任务。判断自己是否掌握。思考参与活动,感悟方法。学以致用。逐渐深化学习主题。理解、内化。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化合物中某一[讲述]既然能知道不同元素的质量比,相信应该能够知道某一元素的质量在整个化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个比例又称作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板书]4、求化学式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示例1]计算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参与活动,了解攻克难点。4元素的质量分数22H2H%100%100%11.1%HO18=??(引导学生关注: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师生同练]化肥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活动)%35%1008028%1002%34NONHNN(引导学生思考:元素质量百分含量的表达式)[小结]师生共同形成表达式[板书]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式量×100%[练习5](见相关链接:练习本5)(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师生共同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学现用思考归纳得出公式。尝试独立完成任务思考学习归纳整理。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化合物的质量求某一元素质量[设问]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如何求得?[板书]5、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示例]36克H2O中含多少克氢元素?(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从中概括出已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某一元素质量的表达式)[板书]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百分含量(m(H)=36×H%=36×11.1%=4(克)[练习6](见相关链接)(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师生共同评价)(类似:40吨NH4NO3和多少吨CO(NH2)2含氮量相等)[巩固练习](见相关链接:练习6)参与活动,了解解决问题方法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巩固知识迁移。小结[讲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计算式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有关元素百分含量,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就能坦然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思考、整理、归纳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学生信心作业布置书本P60⑤练习部分P19(一)②讨论:比较FeO、Fe2O3、Fe3O4中含铁元素的百分含量大小(不通过计算)及时获取反馈信息2.主要板书第二章浩瀚的大气§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三、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1.求化学式的式量2.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质量比(1)已知化学式,求各元素的质量比5(2)已知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学式4.已知化学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5.已知化学式和化合物质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3.相关链接练习1:求H2O和NH4NO3的式量。练习2:求Fe3O4和NH4NO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练习3:求CO2和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练习4:某化合物R2O3中,已知R:O=7:3,求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5: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6:40吨NH4NO3中含氮元素多少吨?练习7:多少克水中含有16克氧元素?七、教学反思由于计算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习问题,也是教学最难突破的教学难题,为避免学习主题呈现之时,也是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时的窘境,用了一瓶水作为道具。因为天天接触,所以学生也确实有话可说。在他们围绕水说出自己知道的内容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师设计基本意图---让学生彻底理解化学式的含义,为本课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因而先进行式量计算,计算式量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解决元素原子个数比和元素质量比的能力。同理,能够计算元素质量比就基本具备了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能力。水到渠成的感觉可让学生不感突兀,顺利地完成角色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题目可千变万化,但依据只有这么几条。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规律,然后在运用中逐步完善、逐步提高。教师千万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急于求成。
本文标题: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4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