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技巧
1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4策略2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技巧金点子:设计性实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装,并在条件或器材上加以限制。(2)给定实验器材,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过程以完成实验。(3)只提实验目的,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实验误差。设计性实验看似新颖,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在中学阶段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因此,在解答设计性实验题时,一是要注意与我们学过的实验联系起来,尤其是注意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二是应注意几个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方案所依据的原理要符合基本规律,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揭露其本质,达到测量、研究和探索的目的。(2)安全性原则。实验设计时应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3)可行性原则。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4)简约性原则。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与实验设计的要求相同。即遵守实验方案设计的四大原则。经典题:例题1:(1997年全国高考)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的反应是:(CH3)2C=O+HCN→(CH3)2C(OH)CN(CH3)2C(OH)CN+CH3O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90年代新法的反应是:与旧法比较,新法的优点是()A.原料无爆炸危险B.原料都是无毒物质C.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D.对设备腐蚀性较小方法:从反应条件、反应中消耗的物质,以及使用的物质有无毒性等多方面分析。捷径:新法中的丙炔、CO都是易燃易爆的气体,且CO有毒,所以A、B都舍去。新法中只有一种产物,所以C正确。老法中使用了硫酸,易腐蚀设备,而新法中无酸性物质,所以对设备腐蚀性较小,D正确。以此得答案为CD。总结:通过新旧之间条件、原料、毒性的比对,采用淘汰法方可快速获得结果。例题2:(1998年全国高考)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方法:从实验原理上去分析。捷径:锌粒与硝酸反应不能制备H2,只能生成氮的氧化物;氯化氢气体是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而制得;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而CaSO4覆盖在大理石上,不可能使反应进行完全、迅速。故合理又实用的是C。总结:制备气体合理即符合化学反应原理,如A反应不能生成H2,B中因反应物的状态不符合反应要求,D反应虽然能制取少量CO2气体,但因生成微溶物而使反应中断。当然,若反2应太快也不能控制,如用金属钾制氢气,也不能算作合理的方案。实用应符合便于操作,得到气体纯净,反应时间适宜等条件。例题3:(1992年三南高考)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方法:从实验现象分析,是否有其它离子也具有相同的现象。捷径:从实验现象分析知:甲方案不严密,因为含有Ag+(或Hg22+、Pb2+),而不含SO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总结:确证试液中有SO42—的方法是:在溶液中首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无沉淀出现,证明没有离子与H+或Cl-产生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证明只有SO42—。例题4:(2002年全国高考)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序号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0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②③④⑤洗涤沉淀⑥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方法:根据题中信息“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利用98%的硫酸先溶解甲,再通过稀释,获得乙的沉淀物,过滤即可得到乙。捷径:从方法、原理和操作要求得:序号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0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3②过滤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③稀释(或沉淀)在另一烧杯中,放入适量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④过滤重新安装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⑤洗涤沉淀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⑥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少量洗出液,滴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总结:此题为一新情境题,要求考生从题中信息分析获解。例题5:(2001年全国高考)回答下面问题:(l)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量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方法:(1)根据混合物性质确定分离方法,(2)根据水与有机溶剂溶解性的不同确定判断方法。捷径:(1)因液体混合物的沸点不同,但又互溶。故选用蒸馏方法。(2)采取在下层液体中加水,看是否分层来确定。方法是: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总结:本题的第(2)问虽属易题,但如不能从水与有机物溶解性的不同去考虑,正确作答仍是有一定困难的。例题6:(1998年全国高考)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mL烧杯、100mL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g/mL)、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mL)(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mL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和物质性质确定补充的实验步骤和部分操作的目的。捷径:(1)依据巳写出的第一步操作,要使反应得以进行,其它步骤为: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没答水面没过漏斗颈算错)。③在100mL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插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mL空间。④将长颈漏斗(或玻璃棒)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直至有气体产生。4(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避免反应时样品漂浮)。总结:(1)实验步骤顺序写错,或者步骤②中加入盐酸,则不论其它步骤回答是否正确,评分时均算错。(2)中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有,部分考生未能考虑到反应物有气体生成,可能造成固体漂浮,而错误认为起原电池的作用而出错。例题7:(1994年全国高考)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3H2O+N2)。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氮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填空和回答问题:(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甲乙。小题不用回答)。答:。方法:捷径:(1)甲:不能,乙:能(2)甲方案中反应产生的NH3全部被H2SO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总结:乙方案由NH4Cl与Ca(OH)2固体加热制取NH3,NH3与CuO加热反应生成N2,通过水除去未反应的NH3,经浓H2SO4干燥后得纯净N2,再与镁反应得氮化镁。甲方案第一步制得NH3,第二步后得干燥NH3,通过浓硫酸后,氨气全部被吸收,无法再进行反应。例题8:(2001年上海高考)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溶液是弱电解质。(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多选扣分)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5。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验要求接合物质的性质再进行实验设计。捷径:(1)两个方案的第①步均为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因此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100mL的容量瓶。(2)因HA为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故0.1mol/L的溶液pH﹥1,乙方案中,因开始时两酸的pH相同,在稀释相同的倍数后,弱酸的电离程度增大,造成其c(H+)大于强酸中的c(H+),故与纯度相同的锌粒反应,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选b。(3)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为:如果酸极弱,则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HA酸的钠盐(NaA)溶液,测其pH,如果pH﹥7,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总结:用实验某HA酸的方法较多,除题目提供的两种之外,还有①分别配制0.1mol·L—1的HA和HCl各10mL,分别测定其电阻(尽量使两电极的距离保持相等)电阻大的为弱电解质。②配制HA溶液10mL,测其pH,再将溶液稀释到1000mL,再测其pH,若pH增加不足2,说明HA为弱电解质。③配制NaA溶液,测其pH﹥7,证明HA为弱电解质。其中最简单为捷径中提供的方法。此题的评分中另加了一个要求,即本题的第(4)问的解答,若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又不是化学教材中讲过的常规方法应属创新,经认可后可给予奖励,奖励分不超过2分。第Ⅱ卷得分不超过84分。金钥匙:例题1:要溶解同样一小块Ag,用下列何种酸最好()A.浓盐酸B.稀盐酸C.浓硝酸D.稀硝酸方法:从能否反应及反应用量分析。捷径:浓、稀盐酸跟Ag均不反应。又因为在同量的Ag溶解时,消耗的稀HNO3少,产生的有毒气体NO也少,故应选D。总结:此题实为中学化学中银镜反应的后处理问题。部分考生未能从反应的用量分析,而仅从反应的快慢判断,因而极易错选C。例题2:用明矾制取Al2(SO4)3晶体和K2SO4晶体,除明矾外,已备好的用品有蒸馏水、氨水、pH试纸。问:(1)除上述药品外,还缺少的试剂有。(2)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先把明矾溶于中,再加入而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到滤渣刚好溶解为止,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可得晶体;向滤液中加入,加热至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止,再加入,调节溶液至中性,加热蒸发,可得晶体。(3)理论上得Al2(SO4)3与K2SO4物质的量之比。方法:明矾的成分是KAl(SO4)2·12H2O,要制取Al2(SO4)3晶体和K2SO4晶体,实际上也就是利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将其分开。捷径:首先将KAl(SO4)2·12H2O溶于水,然后
本文标题:2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4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