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相关食品安全评论分析刘畅:关于食品安全报道的“放大效应”中国青年报2011年05月08日关于三聚氰胺的记忆尚未散去,瘦肉精、染色馒头引发的事件接踵而来。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有感于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放大效应”,强调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报道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因此呼吁群众不要“信以为真、焦虑担忧”,更不要产生“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我们并不怀疑这位负责人的总体判断,那就是“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当媒体中质疑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报道获得证实,我们何尝不为丑闻获得揭露而庆幸。当相关记者因为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而获得社会赞扬时,我们何尝不为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而击节叫好。新闻界有个影响至深的名言,那就是“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可以说,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正是媒体履行这种“瞭望、警告”职责的具体表现。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对于某个食品的揭露性报道,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对于这一食品的信任恐慌,由此带来不敢购买、不敢食用的普遍社会心理。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都给当事企业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和商业品牌危机。但是,我们也相信,正是通过这样的危机事件,督促行政、司法等社会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找出滋生丑闻、爆发危机的真正原因和社会土壤,并持续不懈地加以根除。惟此,才能使公众生存环境的安全感获得真正提升。然而,我们又常常碰到“草木皆兵”传说的现实版本。各种消息、传言也会被一些媒体不经核实或者不太严谨地加以放大。公众并不是专业传媒工作者,不会有较高的传媒素养和专业知识对消息真伪加以区分,而监管部门调查又需要一定时间,有时往往由于过程不透明、结论草率而得不到社会信任。李毅中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时,面对基层官员向他抱怨“个别媒体夸大其辞”和“不实报道”,李毅中说:“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接受监督要主动,要看到社会是透明的。”匆匆数载,李毅中不管安全工作有年,但其面对媒体批评的宽容态度让人记忆犹新。当食品安全报道被指责“夸大其辞”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批评者的观点:“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这种说法的悖论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哪一个刚刚发现和突然暴露出的问题不是“所占比例很小”呢?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旦遭遇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伤害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每一次食品安全揭露报道都能准确命中、直捣黄龙,我们也希望每一次警告和提示都能及时有效。但如果不能以宽容态度对待问题报道,就会变相剥夺批评的权利。质疑,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只有当疑云消散、真相浮出,我们才会明白质疑的独特价值和贡献。在“假薯粉”、“毒奶粉”等事件上,到底是监管部门先行查办,还是媒体披露在先,这样的争论意义不大,让问题警示社会、让不法者得到严惩更为重要。如同社会在完成现代化转型一样,媒体也需要趋向专业和提升自身能力。通过严谨的职业规范和追求理性、客观、公正的职业伦理,实现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传媒职能。具体到食品安全报道中,就是坚持平衡原则,采取多方信源,让公众判断其真伪和可信度,不能编造和滥用匿名消息源,对消息的核实、求证程度要进行必要说明。在无法准确判断其危害和影响范围时,要格外谨慎和小心。简析刘畅是当代的名记者,本篇新闻评论他主要就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发表的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情况严重是因为媒体的“放大效应”这一言论而发表见解。语气委婉,但是句句击中要害,表达媒体应该在宽容的政策下说出实情,表示这正是媒体履行“瞭望、警告”职责的具体表现。见解独到,内容全面我觉得他的这篇评论主要是为媒体正言,也表达了他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但是相对而言,他的评论是比较“泛”的,对于食品安全的看法不是由具体的某一个新闻事件而发,而是通过为媒体正言的方式下,突显出食品安全情况值得重视,应该重视,不容忽视。中国官员批驳海外媒体炒作中国食品安全威胁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右一)在接受记者采访。当日,针对所谓中国出口“有毒牙膏”的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出口到巴拿马含有“二甘醇”的牙膏符合安全限量要求,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他希望巴拿马及有关国家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正确对待中国产品,妥善处理这一事件。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吴琼程云杰)中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18日晚指出,中国的出口产品,特别是食品出口,是绝对有安全保障的,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质量的质疑完全是由于海外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他在做客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今日关注》栏目时说:“不仅产品要打击假冒伪劣,新闻报道也要打击假冒伪劣。”2006年8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一起轮胎事故,导致2死1伤。美国媒体立刻谴责由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生产的轮胎存在质量隐患。中策在美国的进口商美国外国轮胎销售联盟有限公司也主张责任在杭州中策,直到本月3日,该公司才更改证明,称轮胎是在没有正常使用的状况下造成事故,检测发现,出事汽车的四个轮胎中,3个为中策制造,另1个为米其林品牌。李长江说:“一部车用两种不同的轮胎怎么能不发生事故?美国媒体不加分析把责任推到中国中策公司身上,我认为这是不讲科学,不讲道理,使好的企业受到损失。”美国国会已计划于7月18日举行听证,进入美国市场达20年,在此前从未发生过质量投诉的中策公司却很可能被迫召回对美出口的45万条轮胎。无独有偶,日本媒体近期热炒中国产耐热锅铅超标,日本质检部门随后组织三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中国产耐热锅的铅含量仅为日本产耐热锅的一半。李长江说:“新闻工作者应该讲诚信,应该分析研究。下一步,我们准备组织驻中国使领馆的官员到我们的企业和检测机构进行参观,参观地点可由他们随便点,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看看中国的监测质量到底有没有保障,检测技术达到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不仅建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环保安全产品实行强制准入制度,而且每年针对涉及健康、敏感、安全和环保的产品进行抽查,并向社会公布。中国已经对出口产品采取了完整的出口保证制度,对6031家种植养殖尝为出口加工企业供应原料的600万个种植基地实行备案管理,对出口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产品出口之前将接受严格的检验检测,中国质检系统有500多家一流实验室,所有的项目都可以检测。李长江说:“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产品不是今年去年的事情,也不是今天昨天的事情,但是一夜之间,中国的产品就不合格了,这让人匪夷所思。”事实上,2004-2006年间,中国对美国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别为99%,99%和99.2%。美国对中国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别为99.01%,98.85%和99.09%。同期,中国对日本和欧盟的食品出口合格率三年均分别高达99.8%,99.9%和99.9%。李长江说,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小企业,量大面广。有一些企业不按标准生产,有一些不按标准使用食用添加剂,还有一些不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原料。“实事求是地说,一些进口产品也存在问题,比如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被发现我们不允许的使用农药泡的问题,而知名糖果公司吉百利生产的巧克力中也检测出了沙门氏菌。所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各个国家都存在,问题是我们如何来面对,如何来解决。”李长江强调,产品质量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问题,是共同的责任,要加强合作,相互沟通,把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已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今年6月中国与欧盟设立的工业品合作机制举行了工业品安全年会。9月,中国将和美国举行消费品安全年会。中国99%以上的出口食品质量合格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董峻、吕诺)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10日表示,中国99%以上的出口食品质量是合格的。他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番话的。林伟说,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上,还是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建立了从产品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中国出口食品需有检疫标签违规企业进黑名单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朱小燕、吴晶)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10日说,中国对出口的食品要加贴标签或标识,以便进行追溯或对问题产品的召回;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出口。中国输美食品合格率略高于美国对华出口食品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毅、崔静)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特别是出口食品的安全,过去两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略高于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简析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一些食品安全报道的不专业、不科学、渲染炒作甚至部分失实均成为被强烈批评的问题,批评者中不乏一些资深媒体人。我国由于食品监管体系和法规建设的滞后,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导致食品问题频发,充当食品安全报道急先锋的媒体不得不在其中充当着多重角色:既是食品问题的发现者、报道者,食品问题的揭露者,还是解决方案的推动者,而之后引发的企业乃至行业损失又往往归咎于媒体的“炒作”,这就使我国食品安全报道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凸显报道“负面”效应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所处环复杂,主要有三个典型特点:其一,国内社会经济转型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执法不力,食品问题众多。其二,“自媒体”的媒介环境使食品安全问题无法掩盖,不仅如此,互联网使报道的放大效应成倍增加,它可在瞬间形成巨大信息流和影响面,对整体行业的诚信破坏力极大。如2008年四川广元柑橘疫情就是首先由一则手机短信曝光,随后广为传播的;央视“消费主张”刚刚曝出的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新闻刚一出来,新浪网迅速就有15500人参与评论,网友言辞激烈。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决定了各国经济贸易间依存度不断加大,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必须与世界接轨与刘畅的评论对比:1、两篇评论的选题都是当前值得社会重视的要点问题,及时,显著。都是对媒体“放大效应”所发表的见解2、两篇评论的观点都十分鲜明独特,立论上言之有据3、针对媒体放大效应,前者旨在维护媒体记者的职责,支持媒体行使正当权利。后者旨在维护国内食品形象,批驳外国媒体的片面不实报道。注意事项及报道角度小组总结媒体关于食品安全报道的注意事项食品安全报道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领域。报道的多与少,以及报道的程度都会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1、遵循客观真实报道原则。2、鉴于互联网对报道放大效应的成倍增加,媒体必须纠正自己不规范的报道行为。3、注意挖细节,寻找此次事件发生的深沉原因4、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避免引起恐慌和过度焦虑5、一定要注意事态严重性的准确把握和报道6、要进行深度监督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角度1、报道事件缘由、情况2、当事人情况3、消费者或受害者情况4、影响范围、程度5、报道处理情况,是否召回,是否下货等信息6、报道国内外各地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做法7、相关专家的看法、科学解释8、政府、权威部门的发言9、食品质量检测情况10、与类似事件的比较11、为市民提醒,提建议12、后续情况13、适当增加评论性报道14、相关数据15、市民的看法16、经销者的售卖情况、看法感谢观看!新采0902班第三组
本文标题:食品危机作品评析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5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