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02-2011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C)A、2至7岁B、11至15岁C、7至11岁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B)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D)A、70%B、90%C、70—80%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D)A、加里培林B、罗杰斯C、马斯洛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B)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C、教学内容目标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B)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B)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C)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B)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A)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C)A、转化联单B、获得C、评价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C)A、加涅B、奥苏伯尔C、布鲁姆D、布鲁纳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行为标准。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性格。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三个基本功能。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自我效能感。10.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知识。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心智技能。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学习策略。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创造性。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问题解决。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过度学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成人帮助下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与其现有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其教育意义在于: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其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⑴学习的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⑵学习的过程:获得、转化与评价。学习活动首先是获取新知识,即对以前知识的精炼或重新调整;然后,对新知识进行转化,即运用各种方法将其转化为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最后,对新知识转化进行评价,即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任务或运用是否正确。教师必须通过上述三个过程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⑴知识学习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助于其成长及适应社会生活;⑵知识学习是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各类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心智技能的发展,必须结合知识的学习才能得以实现;⑶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性的主要标志是创造态度和创造力,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创造的成果,有助于其获得创造态度;同时,创造力的开发不可能脱离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⑴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知识、信息,即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表征)。⑵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技能的执行不像操作活动那样以通过外显的肢体运动来实现,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⑶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个动作实际做出,而是片断的,高度省略和简化的。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和品德具有密切联系:⑴两者本质相同,都是习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⑵两者结构一致,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态度和品德也有区别:⑴涉及的范畴有别。态度涉及范围比较广,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被称为品德,也就是说,态度包含品德。⑵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根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态度因其价值内化水平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与“性格化”,其中“性格化”指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使之成为个体性格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品德。也就是说,品德是态度中价值内化程度最高的部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容忍和支持学生的标新立异与非常规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其创造性。⑵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尽可能赋予学生一定权力,提供其各种机会,让其有时间、有机会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一方面,应使考试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的人才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应在考试内容与形式上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⑴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研究表明,对新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可提高对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并有利于对这些信息的提取与回忆。⑵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使用“关键词法”,即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先在母语中找到一读音与外语类似,且能产生有趣联想的词。如记英文“gas”(煤气)时,可用汉语的“该死”作为关键词,两者读音相似,可产生“人因煤气中毒而死”的联想。⑶进行组快化编码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个体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如记忆149162536496481时,如果没学过平方,就是15个组块,如果学过,则是1个组块,即1-9的平方。⑷适度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如学生在朗读一篇短文10分钟后刚好能背诵,再多读5分钟。但过度学习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而是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相反可能会导致疲惫、厌倦进而影响记忆效果。⑸合理进行复习首先,要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新材料学习后开始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遗忘速度放缓。因此,对新材料的学习应及时复习。其次,要分散学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多次)效果要好。再次,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因为前一方法更有利于发现学习薄弱点,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集中注意。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C)A、2岁B、4—5岁C、4岁D、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D)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B)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C)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C)A、学龄期B、学前期C、成人D、以上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结性同化又称(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C)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象表征D、表象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B)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D)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
本文标题:2002-2011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5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