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1(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6.先秦诸子中,善养“浩然之气”。7.先秦诸子中,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观点。8.荀子的《》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9.《鵩鸟赋》是的骚体赋。10.枚乘的《》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11.“破釜沉舟”出自《》。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的主要特征。13.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提出的著名观点。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16.嵇康的代表作是《》。17.西晋作家中,“善为哀诔之文”。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辞仕归隐的宣言书。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20.孔稚圭的《》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22.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23.《论佛骨表》是的论说文。24.由于唐代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5.鲁迅称晚唐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26.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27.欧阳修的《》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散文的风格。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的主张。30.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2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32.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33.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2、古文运动3、气盛言宜4、四六文5、冨吴体6、燕许大手笔7、简而有法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9、“童心”说10、义法三、简答题1、《春秋》记事的特点。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5、《孟子》的论辩艺术。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16、苏辙的“养气”说。17、苏轼提倡的“辞达”。18、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四、论述题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2、《左传》的艺术特点。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庄子》的艺术成就。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7、韩愈的古文理论。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310、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1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12、曾巩散文的特点。13、苏轼的古文主张。14、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15、晚明小品文的特点。(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铜器铭文2、深于取象3、《左传》4、记言5、墨子6、孟子7、庄子8、《赋篇》9、贾谊10、《七发》11、《史记·项羽本纪》12、骈文13、曹操14、曹丕15、阮籍16、《与山巨源绝交书》17、潘岳18、陶渊明19、江淹20、《北山移文》21、贞元、元和反对骈文22、韩愈23、韩愈24、柳宗元25、小品文26、欧阳修27、《醉翁亭记》28、欧阳修29、苏轼30、茅坤31、汪中32、张岱33、方苞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编纂《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称笔法”。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3、气盛言宜:韩愈继承孟子、曹丕的文气说,把文气和语言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和浮物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韩愈认为气指作家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若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韩愈明确指出作家思想道德和学识的好坏,一定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强调作家必须提高道德和学识修养,文章才能气势充沛。4、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句式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又因李商隐把他的骈文集取名为《樊南四六》,故骈文又称四六文。宋代的骈文叫宋四六。5、冨吴体:初唐武则天时期,富嘉谟与吴少微,二人友善,好尚相同,文风相似,在当时作者中,自为一体,被称为富吴体,特点是力矫徐庾余风,以经典为本,崇尚典雅。6、燕许大手笔:开元年间,张说、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在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苏颋在武则天时袭封许国公,玄宗时为宰相。朝廷的重要文件大多出于他二人之手,如为天子起草的制、敕,也有代群臣起草的表、状,所谓“大手笔”者,即指这类文字。7、简而有法:欧阳修提出了“简而有法”的主张。“简”是指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4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9、“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所谓“童心”、“真心”,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李贽大声疾呼,强调“童心”之真,痛斥当时文坛之假,表明他主张发扬个性,抒写真情实感。10、义法:方苞的古文主张。“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又书货殖传后》)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若结合方苞其他论述作总体的归纳,则“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三、简答题1、①文辞简略,叙事简若大纲,往往一二短句便记一事,有点类似今天的标题新闻;②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③“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2、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战国策》主要记载纵横捭阖的策士之辞,这些说辞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主要表现为极力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恣肆,纵横驰骋的特点。3、《战国策》刻画冯谖形象,欲扬先抑,层层深入,愈转愈奇;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4、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孟子》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讲究论辩艺术。他特别注意论辩方法,讲究论辩技巧。善设机巧,引人入彀。6、《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7、《荀子》中的比喻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8、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9、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的文风。10、南北朝时期,文风趋向靡丽,语言更尚骈偶,散文逐渐被骈文取代。特别是南朝,贵绮丽,尚辞采,重骈俪,文坛是骈文的天下;北朝的文章尽管也注重骈偶,而文风却不同,贵质朴,尚征实,求朴野,散体的成就超过南朝。11、中唐时期,最富盛名的骈文家是陆贽。他的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典,不征事,不用华丽5的辞藻,完全以自己浅近朴素的语言写出。12、古文运动的兴起是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体改革的需要。13、北宋古文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14、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一作佑)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把这八个作家的作品编选成集的初衷。后来唐顺之又有《文编》一书,选录唐宋散文作品,除韩、柳、欧、王、三苏和曾八人以外,它无所取。嘉靖时古文家茅坤在此基础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一名,即由此而来。15、王安石的散文,政治思想性和学术性较强,行文简洁,笔力劲健,文风刚健峭拔。16、苏辙论文提倡“养气”说。他继承孟子的“养气”和韩愈的“气盛言宜”的主张,强调养气对文章的重要作用。苏辙所说的“气”,指作者的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表现在作品里就是气势。“气”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养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二是增加阅历和见识。17、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他在《与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答谢民师书》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作家要对事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意之所至,笔亦随之,把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微妙心灵准确地、恰如其分地用言辞表达出来。18、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并无惊人的事件、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意,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他善于即事抒情,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剪辑刻划一些日常生活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理想,纡徐平淡,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正所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四、论述题1、先秦散文,特别是战国文章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次,发愤著书;再次,文史哲三位一体;最后,“深于比兴”,“深于取象”。2、①长于叙事;②长于描写战争;③长于描写外交辞令。3、①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②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③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鲜明惊醒而富有启发性。4、①庄子是一个哲学家,同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他常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②《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形象怪谲;③《庄子》散文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如,善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5、首先,在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通过著作鸣不平于天下后世这一点上,司马迁和放逐之后“乃赋《离骚》”的屈原是十分相似的;其次,《史记》能够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这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物描写,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富于文学特征的又一个原因;再次,《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寄寓著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66、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文学方面,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了革新,确立了一种切合实际,便于表情达意的新散文,缩小了骈文的应用范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性散文,并由此促进了其它文学形式如传奇、变文的发展;在影响方面,对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清代桐城派的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
本文标题:(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0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