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1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空定位】【单元概述】列线索形成网络,记在笔记本〖概念辨析〗专制主义:指皇权至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制度),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权:指地方大权归属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知识结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大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开始。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分封制⑴含义:封邦建国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贵族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宗法制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三大制度的关系:1、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三大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建立秦朝)地理统一(ab)统一六国;南征岭南;北击匈奴①东: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秦王嬴政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②北: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边防;③南:于公元前214年,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水的灵渠,平定岭南,置岭南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④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川西、甘南等地)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版图的开始)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③国家统一后,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加强,为农耕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政治统一(ab)1、中央:皇帝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3、地方: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地方行政体制:(1)郡→县(道)→乡→里→亭。(2)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分掌行政)、郡尉(分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3)特点: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汉(aa)1、中央:①布衣为相;②形成中朝和外朝制度2、地方:西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职责(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3完善唐---三省六部制(ab)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③场所:门下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2、作用: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互相制衡,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实质)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了君权的集中。3、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宋朝分割相权(ab)宋朝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宰相的办公场所,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强化元---行省制度(ab)概况:元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作用(意义):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对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地位:开创中国省制的先河。强化(明清)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a)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这样自秦朝开始建立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制,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无决策权。演变: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4清朝的军机处(ac)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为军机处。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特点:①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③地处内宫,保密性强。作用及影响: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特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d)(做大题目背)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皇权、相权矛盾贯穿始终。(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①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提拔“布衣”为相(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设置“中朝”与“外朝”对抗,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权分六部,设内阁(明成祖)——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清: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到顶峰。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①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②地方行政体系日益完善;③地方监察体系日益完备。(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5历史作用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bc)(做大题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一)积极作用:1.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3.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二)消极作用:1.政治上,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易成暴政,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也导致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高度强化专制主义,压抑民主政治,违背历史潮流)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2.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3.文化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科技文化自由发展.(不利近代科学的发展)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汉朝——清朝)【难点突破】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见表格,注意列表比较这两种制度。)1、分封制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2、宗法制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二、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二)废分封,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与行政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中央官制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选官制度汉朝(巩固)①沿袭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频繁更换③汉武帝设(内朝)制度①汉初:并行制②汉武帝推恩令削藩,实行郡、县两级制③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转变为、三级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道、州、县御史台科举制北宋(加强)①设,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增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路、州、县元朝(发展)①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②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实行制(中国省制的开端),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明朝(强化)①明太祖:废,权分六部②明成祖: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都察院清朝(顶峰)①康熙: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②雍正:(皇权到达顶峰)省、道、府、县2011高三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准确记忆习题演练能力提升7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四、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1、措施:①中央:置中朝(内朝:尚书台)。中朝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②地方: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2、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1、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
本文标题:(2011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0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