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J012-V11)小区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小区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第1页共12页JSCNNJ-J012-V1.1-20092009-09-10实施1总则1.1南京广电小区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开展小区广电网络管道工程建设工作的设计依据以及施工中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并适用于小区管道的改建、扩建工程。1.2小区管道工程建设应以南京广电《宽带接入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依据,本着适当超前、经济实用、便于维护的原则进行,使工程尽早形成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1.3小区广电网络管道系统,建设时应尽量与已有城市有线电视干线管道、相邻小区管道和线路系统联通。1.4施工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规格要求时,可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南京广电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定“临时补充技术规定”,在本工程中使用,并报上级备案。1.5小区管道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1.6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工程质量。1.7南京广电下属施工单位负责建设的小区管道系统,按本规范要求设计、施工,施工中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部分,施工单位必须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对小区开发单位自行建设的小区楼外管道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关线路施工单位应以本规范为依据为对方提供指导。2楼外管道设计施工2.1管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2.1.1小区管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应以规划部门批准的小区管线综合设计方案为依据。2.1.2应避免在尚未定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沙、翻浆地带修建管道。2.1.3应远离电蚀、化学腐蚀地带。2.1.4宜建筑在人行道下、草坪下。如在人行道下、草坪下无法建设,方可建筑在车道下。2.1.5确定的管道路由和位置,应便于需要引上电缆的引上施工。2.1.6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或房屋。2.1.7管道井内不得有其它线路穿越。2.1.8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管道外壁之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如果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数值,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表一: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m)表其它地下管线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给水管0.50.15JSCNNJ-J012-V1.1-2009第2页共12页排水管1.00.15热力管1.00.25煤气管1.00.3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35KV以上2.00.5其它通信电缆0.20.22.2管道容量的确定小区管道容量:1000户以下一般定为2孔,内径100毫米;超过1000户的小区,视情况确定是否在小区主干道下增加管孔数量。2.3管道材料及管道井2.3.1管道材料主要有硬质聚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或性能相近的塑料管、聚乙烯PE管,与道路同向时,采用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横越路幅达4.0米以上道路时,宜采用壁厚不小于8mm的聚乙烯PE管,也可采用壁厚不小于4mm的镀锌钢管。2.3.2施工中使用的管材应达到管身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形变,孔径壁厚符合要求,负偏差不大于1毫米。2.3.3各种管材必须具备国家广电或电信行业的入网许可证。2.3.4管道井规格:道路、草坪下为600mm×500mm(内腔清扫口长×宽)砖砌方井,井深一般为1米;单元门口为440mm×340mm(内腔清扫口长×宽)砖砌方井,井深一般为0.7米,不宜超过0.8米。小区地面箱设置处,井深要求同后者。2.3.5管道井内,侧面各装设简易电缆挂架1个。2.3.6井盖:钢纤维砼组合井盖,表面有“CATV”或“NJTV”有线电视标志。车行道上,井盖带肋,承载必须达到20吨(单车斗货车)~100吨(拖挂货车);人行道上,井盖承载达到15吨。井盖表面应完整,无掉块、裂纹等缺陷,与口圈吻合,盖合后平稳、不翘动。2.3.7管道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其它材料,应达到管道工程行业规范或设计要求。2.4土方挖掘与回填土2.4.1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临时水准点,控制好管道沟、管道井坑底地基的高程。以临时水准点为基准的各种施工高程误差应不大于10毫米。2.4.2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4.3挖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破坏土壤结构;如挖深超过设计标高100毫米,应填铺细土或级配砂石并应夯实。2.4.4挖掘通信管道沟(坑)进,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2.4.5施工中,室外最低气温在零下5℃时,对所挖的沟(坑)底部,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2.4.6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JSCNNJ-J012-V1.1-2009第3页共12页2.4.7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2.4.8管道顶部30厘米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厘米的砾石、碎砖等硬物。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厘米厚,用木夯排夯两遍;管道顶部30厘米以上,每回填土30厘米应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夯排夯两遍,直至回填、夯实与原地表平齐。2.5砌井2.5.1管道井规格:道路下为600mm×500mm(内腔清扫口长×宽)砖砌方井;单元门口为440mm×340mm(内腔清扫口长×宽)砖砌方井,12CM红砖单墙。井内、外壁均涂抹1.5CM水泥砂浆,抹面应平整、压光、不空鼓,墙角不得歪斜。管道井在车行道下设置时,墙体由24CM红砖砌成;其它场所设置时,墙体由12CM红砖砌成。2.5.2管道井应建混凝土基础,坑底夯实抄平,均匀铺垫10厘米厚碎石夯实,再做8厘米厚混凝土基础。当遇到土壤松软或管道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砖砌方井还应增设碎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水措施。2.5.3井底砌设积水罐安装坑,积水灌安装坑应比积水罐外形四周大100毫米,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50毫米,基础表面应从四方向积水罐做20毫米泛水。2.5.4管道进入管道井的窗口位置,应符合规定,管底至井底混凝土基础距离为10-20厘米,宜按照20厘米距离施工。管道端边至墙体面应呈圆弧状的喇叭口。2.6铺设管道、浇灌混凝土2.6.1凡是天然地基的管道沟挖成后必须夯实抄平,地基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2.6.2沟槽:管道以C10以上混凝土包封,断面见图。管道埋深(管顶至路面)最小不低于下表要求。管顶至路面最小深度表单位:米类别车行道下方人行道下方单元入口之间下方波纹管0.70.50.4PE管0.30.20.2梅花管0.70.50.4注:由于单元口管道井尺寸有限,深度不宜超过0.8米,因此,自小区道路下方管道井起,楼栋单元门口之间地下管道,覆土亦不宜过深。2.6.3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和水应符合使用标准。不同种类、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和石料的含泥量如超过标准,必须用水洗干净后方能使用。2.6.4混凝土的搅拌必须均匀,以混凝土颜色一致为度。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期内(约15分钟)浇灌完毕。2.6.5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如发生离析现象,可重新搅拌后再浇灌。2.6.6混凝土浇灌倾落高度在3米以上时,应采用漏斗或斜槽的方法倾注。2.6.7混凝土灌注完毕经初凝(约一小时)后,应洒水养护;在日平均气温5℃的自然条件下浇灌混凝土,应采取措施防冻。宜采用热水拌制混凝土加以覆盖等措施;在日平均气温15℃的情况下,必须养护24小时以上,方能在其上面进行下一道工序。2.6.8与其它管线、地下建筑交越,埋深相互间有冲突,且迁移有困难时,可以改变JSCNNJ-J012-V1.1-2009第4页共12页管道埋深,必要时,降低埋深要求,但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人行道下浅埋:覆土厚度能达到300mm,混凝土包封厚度增加50%,覆土厚度不能达到300mm的,混凝土包封厚度增加100%;在车行道下方浅埋、覆土厚度能达到500mm,混凝土包封厚度增加50%;在车行道下方浅埋、覆土厚度能达到300mm,混凝土包封厚度增加100%;在车行道下方覆土厚度不能达到300mm,采用壁厚不小于8mm的聚乙烯PE管。2.6.9管道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管内的地下水流入管道井,管道坡度不得小于千分之2.5,在纵剖面上管道由于躲避障碍物不能直线建筑时,可使管道折成2段向下平滑地弯曲,以利渗水流入管道井,而不得向上弯曲成“U”弯。2.6.10室外地面箱:根据线路要求,设置有线电视室外设备箱,用于安装光工作站、放大器或分支器件,电源线采用橡胶护套防水电缆单独埋管接入,电表前接电。2.6.11出土:利用电线杆出土时,采用Φ100mmPE管,引上3米以上,电杆高度在10米以下时,出土手孔与电杆距离不小于2米;电杆高度大于10米时,出土手孔与电杆距离不小于3米。利用墙面出土时,采用Φ75mm或Φ50mmPVC管,引上3米以上,出土手孔应设置在建筑物散水坡以外。引上出土管做法:在底部采用2个135º弯头过渡后,通过同直径管道材料引入出土手孔,引上管道采用4股以上10号热镀锌铁丝绑扎3道,管道内穿子管。2.6.12小区外部架空线路需要进入小区内有线电视管道时,为避免将来出土电杆迁移时造成移线困难,出土点一般设在小区内部。2.6.13施工过程中,确因小区地下管网交叉等因素,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弱电管道必须在井或手孔内交叉时,以不共用对方井为原则,即:必须在有线电视井或手孔内出现的其它弱电管道、在非己方井内的有线电视管道部分均不得断开,并保证使用安全。3楼内管道、箱体设计施工3.1多层建筑、小高层楼内箱体3.1.1建筑物楼内管道系统,应尽可能按集中接入模式进行设计和施工。3.1.2有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建筑,楼栋设备箱(780×580×120mm)宜设于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内安装时,设置在公共通道侧面墙体内,如线路较多,可采用明装方式设置。在一层设置时,设于正面或侧面墙体内,高度1.6米。3.1.3楼外架空、楼内预埋的楼栋,楼栋设备箱以及用于安装单元之间分支分配器的楼栋集中分配箱或分支器箱,设在二、三层之间休息平台的侧面墙内。3.1.4楼栋设备箱内引入220V交流电源(BV2.5mm2×2,电源由下火线引入)及大楼弱电接地终端,电源线在电表前接入。未引入弱电接地终端的,应通过进楼管道穿敷或在墙上明敷钢绞线至楼外接地。接地阻值以南京广电相关规范为准。3.1.5按集中接入模式进行设计时,与楼栋设备箱相邻处,设置楼栋集中分配箱1个,尺寸280×360×110mm,高度1.6米。多层建筑一般每单元设置单元集中分配箱一个,尺寸280×360×110mm,高度1.6米或0.3米,内可设置单元集中分配器及五类线25对缆高频接线模块,单元集中分配箱设置在中间楼层。小高层、高层建筑单元内,根据线路需要在单元内增加配置数量。楼外架空、楼内预埋的楼栋,箱体设在二、三层之间休息平台的侧面墙内。3.1.6按分支、分配模式进行设计时,单元内配置分支器箱,尺寸200×280×100mm,每层一个,高度0.3米,也可为1.6米。每栋楼内箱体高度一致,一般设于单元正面JSCNNJ-J012-V1.1-2009第5页共12页墙体或住户门附近侧面墙体内。单元内每层用户较多的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内需要进行线路分支分配的中间楼层,根据需要在单元内增加箱体配置数量。小高层、高层建筑单元内,根据线路需要在单元内增加配置数量。楼外架空、楼内预埋的楼栋,单元配线箱设在二、三层之间休息平台的侧面墙内。)3.1.7以上箱体一般应为南京广电认可产品,使用其他产品的,箱体在生产材料、尺寸空间、表面处理、防盗锁等方面应能符合南京广电使用要求。箱体均为广电网络专用,不得与其它线路、设备共用。有关箱体具体要求参见附录。3.1.8户内一般宜设置家庭智能箱,规格见附录,每户一个,户内近门处设置,高度0.3米。3.2多层建筑、小高层楼内管道3.2.1多层建筑进单元管道G50钢管,根据网络需要确定数量,一般不少于2孔,-0.5米引入。同一台楼放所覆盖的单元,单元之间以G50钢管直接连通,也可采用在地下层或半地下层以明装吊管方式
本文标题:(J012-V11)小区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1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