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课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练
第1页共11页(人教课标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练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的法制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3.1949—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A.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4.[2016·原创信息卷]1956年中共八大正式宣布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此方针的依据是()A.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即将改变B.政党制度的改变C.民主党派地位的改变D.国家权力机关的改变5.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第2页共11页6.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少数民族。这主要说明()A.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D.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7.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8.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A.中共“一大”纲领B.中共八大决议C.《共同纲领》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9.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10.“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工商联大会D.中共八大第3页共11页12.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14.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代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代指()A.古都北平和平解放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5.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不包括()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原则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16.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农民协会第4页共11页时期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5页共11页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18.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9.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①代议制②政党制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下面是1954年北京某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A.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2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6页共11页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22.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心度》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明史》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1)材料一、材料二中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2)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治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据材料五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取得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23.[2015·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一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在现场所拍摄的照片。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有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沈钧儒和罗荣桓等。图二是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11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后排有周恩来、林伯渠、沈钧儒、郭沫若等。第7页共11页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二作者在艺术创作时作出的一处调整,并分析其进行调整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艺术创作与史实关系的认识。(调整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认识必须符合事实,言之成理)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材料信息“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四大自由”表明体现其论述的制度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无关,俱排除。故选D。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纪元”是指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A符合题意。B、C均发生于1954年,D发生于1999年。故选A。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中的时间限定“1949—1952年”,结合选项分析,A是在1950年夏;B是在1949年10月;C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D是在1949年。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相关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党的主要任务即将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为了调动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正式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A正确;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而民主党派则是参政党,这种地位从未发生改变,B、C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结束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全国人大成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D错误。故选A。第8页共11页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性质的转变。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从材料可以看
本文标题:(人教课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1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