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崔英政本0702班学号:200703410026摘要:当前“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山西省临汾市北官庄村农民、农民工的调查,特别是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而政府则应该为农村的落后负有相应的责任。本文即是根据我实地调查访问的第一手资料而写的调查报告,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2009年1月,我在北官庄村开始了调查,以调查农民为主。调查的目的是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农民在做教育规划决策时的考虑,所受限制以及实际农村教育设施的条件,综合调查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回报,包括工资报酬方面的回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产量差异,在农村获得担任干部机会的差异,在决定要否选择到城市打工方面的差异,在城市工作的劳动市场回报差异,如工资和就业机会等,在城市受到歧视的主观感受,对健康的影响,能否找到条件较好的配偶,等等。调查主要在北官庄村进行,调查对象以农民为主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农业为主的农民,做小生意的农民等,调查的方式为家庭访谈,调查的特点是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农村的基本状况及农民的心声、愿望、要求,有了较为全面的细致的了解;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民之间的差异有了一定的把握,取得了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一、被调查对象概况北官庄村是我的出生地,我对这里的环境和人们都非常熟悉,所以相对的降低了调查的难度。北官庄村属于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大约1500人。靠近县城中心,位于汾河东侧,耕地面积人均0.8亩,人均每月收入400元。这里是典型的北方气候,夏天炎热,冬天寒冷,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农民种植玉米和小麦,豆子,一年两熟。现在这里大部分地方都是砖瓦房,但是有的地方还保留着黄土高原最明显的建筑——窑洞,里面冬暖夏凉,非常宜人。在本次调查中以访问男性居多,占88.9%,女性占11.1%。在调查样本中,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最高为88岁,最低为17岁,平均年龄为41.87岁,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4.0%,20—30岁的占12.3%,30—40岁的占24.1%,40—50岁的占24.8%,50—60岁的占20.0%,60岁以上的占10.6%。其中以40岁上下的中年人为主,他们上有老人需要尽赡养的义务,下有子女需担承抚育的责任,负担最重。表1被调查对象年龄结构被调查对象年龄调查比例20岁以下4.0%20—30岁12.3%30—40岁24.1%40—50岁24.8%50—60岁20.0%60岁以上10.6%调查对象的民族以汉族为主,政治上中共党员占7.4%,为极少量,无党派占92.6%,为绝对多数,而民主党派为0;在宗教信仰上,不信宗教是农民占95.6%,为绝对多数,信宗教的农民仅占4.8%,其中以信佛教的与天主/基督教为主,占4.3%。调查中未接受正式教育的占15.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4.9%,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而且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于男性。表2被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被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调查样本频率男性女性未接受正式教育15.2%13%26.6%小学23%23.2%32.1%初中46.5%49.2%33.9%高中、中专14.9%11.8%6.7%大专、本科以上1.5%2.1%0在本次调查的农村家庭中,家庭人口最多为11人,最少为1人,平均为4人,其中劳动力平均为2人,上学的或16岁以下的平均有1人。家庭规模以4口人或5口人居多,占56.1%,而3—6口人家占85.4%,占了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在家庭中的身份以户主居多。表3被调查对象家庭规模被调查对象家庭规模调查比例1人2.0%2人6.2%3人17.7%4人38.1%5人18.2%6人11.6%7人以上2.0%调查对象中以农业为主的占51.4%,在农村以非农为主的占3.4%,属于城市农民工的占44.2%,属于城市正式职工的仅占1.5%,为极少数,可见农民进城务工待遇很难提高。农民的就业地区为本村的占55.8%,就业地区为本省其他县市的占35.6%,就业地区在本乡镇及本县的占3.7%,在外省的占5.4%。二、农村的基本状况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村干部民主选举、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根据数据统计以及访谈内容,我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关于农业问题此次调查,我们深入到家庭中,在调查中以农业为主的占了51.4%,而常年基本务农的农民就占了45.8%,并没有外出打工打算的占39.4%。可见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相当多的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从调查样本上看,每人平均合土地0.8亩,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因此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在农业上的影响相当有限。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农村务农工龄平均为20年,而从事非农工作仅有5年。农民下地劳动较为自由,不受他人的强制,这是比起城市打工来种地的好处,但是农业劳动又苦又累又脏,即使有新衣服也没办法穿干净,所以看起来农民并不注重打扮,实在是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根据调查2007年冬小麦每亩产出750斤,所以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747.4元。从这可以看出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使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根据调查,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但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达到38%,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分别达到33.6%和11.3%,其次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分别达到7%,5.6%,1.6%,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74.6%,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18.3%,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其工作一直稳定的占很少数,工作一直不稳定的占比例极大,而一直未找到工作的为极少数。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上农民觉得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满意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每天工作小时数平均为11小时,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平均每月只有500元,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三)村干部民主选举与村干部作为去年刚好轮到了村干部换届选举。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一是村干部民主选举贿选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二是候选人竞选村干部动机不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财物等人力物力,去争取村干部的位子,主要的目的是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村民服务。三是宗族势力影响民主选举。在农村宗族势力较大的对选举明显有利,当选的候选人也会竭力维护本宗族的利益。四是选举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扰。由于某些原村干部与乡镇主要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使得一些与乡镇领导接触较少的真正的民选村干部受到其他干部的排挤,不能正常工作,履行职责。五是候选人的提名权还保留在乡镇干部手中,农民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提名。在村民们看来,乡镇领导提名的候选人很难想象能够代表他们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选举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村里设有村务公开栏,但是公开栏里不是没有内容,就是内容陈旧,要不就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或没有问题的事情。二是农村党员发展缓慢且基本上没有组织生活。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党员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年轻党员极少或基本没有。农村党员处于无组织状态或有组织而没有组织生活,没有思想政治的教育、学习,只有在村支书任命时开个会,走个形式而已。三是村干部不能领导村民脱贫致富,不能为村民服务,而他们最愿意做又能做的最大作为就是贪污腐败,侵吞挪用公款。四是村干部对上访等有损他们利益的农民进行打击报复,受侵害农民有怒不敢言,愤恨难平,心理负担重。五是村债务遗留问题严重。我们村村委会除了上级拨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因村干部大吃大喝、贷款旅游等遗留的债务高达十万的不在少数,由起引起了上届村委会与新一届村委会的矛盾。三、农村教育状况及其重要性本次农村调查将农民的教育水平设计为一个重要的变量,以考察农民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影响。我在调查中更是对此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大多数农民表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提高。调查样本中,反映出一般人家普遍对教育重视程度,表示很重视的占20%,重视的占60%,一般的占15%,不重视的占5%,总的来讲,农民对子女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认为上学是摆脱贫困落后农村的重要途径,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供养子女上学,只要子女愿意上。在调查中,表示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师资、政府投入、自身教育、子女就学等)最为关注的占到45%,为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可见教育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北官庄小学是我的母校,这么多年来,我对我们的学校的前途深感担忧,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就在前年我亲弟弟上一年级的时候,全班只有两个孩子,我父母也急于想把我弟弟转到其他学校,但是由于要接送,家里人都没有时间,所以一直在我们村的学校里。。。。。。我觉得主要问题一是我们北官庄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且教师水平不高,年轻教师缺乏。乡村小学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初中,高中的很少,大多数是本村或邻村的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2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