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历史)深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1深圳中学08-09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I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答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答II卷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说明周王对贵族的重视2.高二某班同学们评价秦始皇时,众说纷纭。你认为比较符合对其评价的史实有①皇帝制的创立者②中央集权的正式创立者③王位世袭制的创立者④县制的创立者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3.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内阁D.清军机处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材料中的“商业革命”理解正确的是A.与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产生了相同的影响B.城市经济繁荣,市坊分开是其表现之一C.在其影响下,劳动力也成为商品D.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5.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做“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中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符合马克思所说的“安于现状”的史实有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②“以农致富,以末守之”③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从根本上看,该政权不同于北京清政府的是A.它是民主政权B.它是汉人建立的政权C.它是在暴力革命基础上建立的政权D.它是在南京建立的政权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有何深远影响A.指导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指导中共顺利完成了红军战略转移的任务D.指导中共完成了纠正右倾错误的工作9.淮海战争纪念馆前的雕塑作品是一个山东老解放区农民常见的木轮车车轮,上面披红挂彩。作品的寓意是A.运动战是解放战争的基本战术B.装备优劣不是战胜敌人的关键C.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D.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10.1935年召开的一次中共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会议召开的地点在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11.下列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比例表(%),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A.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发展曲折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12.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A.洋务军事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洋务民用企业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翻身当家作主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4.2007年8月,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的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我国乌鲁木齐和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参演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关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B.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C.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重要的目标之一D.该组织各国合作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广泛领域15.《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分别符合上述思想的有①没收官僚资本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五年计划建设④三大改造⑤大跃进运动3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⑤16.《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州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16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B.分“自留地”适应了城市经济体体制改革的需要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17.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一篇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再现了邓小平同年元月在深圳考察期间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通讯中的“春”指中国A.完成了拔乱反正的任务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D.迈开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18.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19.在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20.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D.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1.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与1917年俄国工兵进攻冬宫事件的相同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所致22.不结盟运动是A.以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协商调和的舞台C.以求同存异为运动的核心政策D.以和平与发展为运动的行动纲领23.2007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美国在东欧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弹系统所引发的局势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表明A.美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局势日趋紧张C.美俄对抗关系依然存在D.一超多强格局已经结束24.“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符合上述观点的证据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商业革命D.价格革命25.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图示,正确的是4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第26、29、30题13分、第27、28、3I题12分,共75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请回答:(1)农具②比农具①先进在哪些方面?(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农民不断改进农具的目的?(2分)【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壬,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田”、“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2)针对以上材料,同学甲乙两人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①从经济结构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从地位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从国家政策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惟一原因。请你以乙同学的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2分)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请你根据所学知识5对此作出评价。(2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青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材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请回答:(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2分)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2分)(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2分)毛泽东与孙中山先生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相同与本质不同?(4分)(4)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利用这两类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总的发展趋势是很明白的,摆脱计划经济,趋向于非计划经济的模式,但是,非计划经济的模式是什么呢,党内是前后徘徊的,在党的文件里一步步靠近新经济模式,但是每一次靠近时,都是绕来绕去的绕口令,开始是说“公有制前提下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后来又说是“政府制订计划、计划指导市场、市场影响企业”等等。有四个字是呼之不出、呼之欲出,这四个字大家今天都明白,就是市场经济,这四个字始终没有堂堂正正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里。——
本文标题:(历史)深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2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