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管网)深基坑安全施工方案
汉口西部地区污水工程(张公堤内)——污水管道工程深基坑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批人:目录一、编制依据二、施工概况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四、基坑降水五、明挖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六、质量保证措施七、质量要求八、安全保证措施九、基坑支护平面图及剖面图十、雨期施工方案深基坑安全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汉口西部地区截污工程(张公堤内段)—污水管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工程施工图纸3、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基坑与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其他现行有关的规范、规程二、工程概况本基坑主要为古田二路WA14、长丰大道WB1、WB20-2井明挖基坑、沿线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沉井基坑。本工程场地高差较大,最高绝对标高24.6m,最低绝对标高23.1m,平均绝对标高23.85m,基坑平均深度约8m,深度最大达到10米左右。1、环境状况:本工程施工的古田二路、长丰大道、常青路均为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且基坑埋设较深,施工期间应特别加强基坑支护,确保不对道路造成影响。2、工程地质情况A、古田二路地形地貌:古田二路南起南泥湾大道,北至长丰大道。拟建设管道沿线为现状路面。地势平坦,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24m左右。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地下水: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沿线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渗入补给,对工程影响较小,施工时可及时抽排疏干处理。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10~1.60m,水位标高为22.57~23.23m。岩土工程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本次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共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分别评述如下:⑴层杂填土(Qm1):杂色,灰褐色,表层30cm为砼路面及路基,下部松散,主要由碎渣、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10~40%,堆积时间大于10年。场地表层分布,层厚0.9~1.7m。⑵层粉质粘土(Q4a1):黄褐色、黄灰色,可塑,饱和,含铁锰质氧化物,见云母片,具砂感,局部为粘土。终点段分布,层厚0.5~3.2m。⑶层粘土(Q4a1):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局部分布,层厚1.1~7.6m。(3a)层淤泥质粘土(Q4l):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螺壳。场地局部揭露,层厚1.4m。⑷层淤泥质粘土(Q4l+1):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螺壳,几部夹有薄层粉土、粉砂。场地局部揭露,层厚0.7~9.3m。⑸层粘土(Q3a1+pl):黄褐色,可-硬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及高岭土条纹。场地局部分布,层厚4.7m。地基土地基评价:污水干管标高约为16.457m~17.890m。管底土层主要为(3)层粘土、(4)层淤泥质粘土,均可作为顶管管道管基持力层。B、长丰大道地形地貌:长丰大道西起古田二路,沿长丰大道,东至汉西二路。拟建设管道沿线为现状路面。地势平坦,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23~24m左右。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地下水: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沿线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渗入补给,对工程影响较小,施工时可及时抽排疏干处理。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10~1.80m,水位标高为21.25~22.70m。岩土工程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本次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共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分别评述如下:⑴层杂填土(Qm1):杂色,灰褐色,表层30cm为砼路面及路基,下部松散,主要由砖渣、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10~40%,堆积时间大于10年。场地表层分布,层厚0.8~2.7m。(2-1)层粘土(Q4a1):黄褐色、黄灰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3.5m。(2-2)层粘土(Q4a1):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7~8.0m。。(2-3)层粘土(Q4a1):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9~3.9m。(2-4)层淤泥质粘土(Q4l+1):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螺壳,局部夹有薄层粉土、粉砂。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8~5.4m。(2-4a)层粘土(Q4a1+1):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8~1.7。⑶层粉质粘土加粉土(Q4a1):褐黄色,可塑、稍密,饱和,局部夹淤泥质粘土。场地局部揭露,层厚0.6~5.2m。⑷层粘土(Q3a1+pl):黄褐色,可-硬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及高岭土条纹。场地局部揭露,层厚0.6~0.9m。地基土地基评价:污水干管标高约为16.383m~17.628m。管底土层主要为(2-3)层粘土、(2-4a)层粘土及(2-4)层淤泥质粘土,均可作为顶管管道管基持力层。C、常青路地形地貌:长青路位于汉口北部,北起三环线,沿常青路经常青港、常青三路u、红旗渠路,南至站北路。拟建设管道沿线为现状路面。地势平坦,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20~21m左右。工程起点至K0+330段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长江Ⅱ级阶地,K0+330至工程此点段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长江Ⅰ级阶地。地下水: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沿线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渗入补给,对工程影响较小,施工时可及时抽排疏干处理。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85~2.40m,水位标高为19.09~19.94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地层编号为(6-2)中,(6-1)层粉砂夹层中也赋存有部分孔隙水,含水层厚的为20——40米,含水层渗透性一般随深度递增,主要接受侧向地下水的补给及向侧向排泄,与长江水水力联系密切,呈互补关系,地下水受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量较为丰富,根据武汉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Ⅰ级阶地承压水测压水位标高一般为18.0~20.0m,年变化幅度为3~4m,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承压水位18.16m。经抗压水突涌验算,本工程一般不会基底突涌。岩土工程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本次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共分为七大层十四个亚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分别评述如下:⑴层杂填土(Qm1):杂色,灰褐色,表层30cm为砼路面及路基,下部松散,主要由砖渣、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10~40%,堆积时间大于10年。场地表层分布,层厚0.8~2.3m。(2)层淤泥((Q41)):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螺壳。场地局部分布,层厚1.1~1.1m。(3-1)层粘土(Q4a1):黄褐色、黄灰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1.1~3.7m。(3-2)层粘土(Q4a1):黄褐色、黄灰色,软—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1.7m。(4)层淤泥质粘土(Q4a1):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场地局部分布,层厚1.0~4.8m。(5)层粘土(Q4a1):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7~3.3m。(5a)层粘土(Q4a1):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8~2.7m。(6-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Q4a1):灰褐色,流塑,局部可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夹有薄层稍密状粉土、粉砂。场地局部揭露,层厚6.0~11.8m。(6-2)层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Q4a1):灰褐色,饱和,粉质粘土呈软塑状,粉土、粉砂呈稍密状,互层分布。场地局部揭露,层厚0.5~2.9m。(7-1)层粘土(Q3a1+pl):褐黄色,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场地北端揭露,层厚2.1~3.5m。(7-2)层粘土(Q3a1+pl):褐黄色,硬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场地北端揭露,层厚1.5~3.5m。(7-2a)层粉质粘土(Q3a1+pl):褐黄色,可塑,饱和,局部夹薄层状粉土、粉砂。场地北端揭露,层厚0.8~1.2m。(7-2b)层粘土(Q3a1+pl):褐黄色,硬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场地北端揭露,层厚1.6~2.4m。(7-3)层粘土(Q3a1+pl):褐黄色,硬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场地北端揭露,层厚1.2~3.9m。地基土地基评价:总体上看来场地范围内土层种类较多,各地层性质变化较大,空间分布均匀性较差。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古田二路WA14、长丰大道WB1、WB20-2井采用明挖法施工。长丰大道和古田二路目前为现状道路,基坑开挖深度约7至9米,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和软—可塑状粘土。本工程基坑判定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边形控制在40mm以内。(2)古田二路支护设计古田二路WA14井采用15米长度的FSP-Ⅳ型拉森钢板桩+2到内支撑支护方式,桩顶标高为现状路面标高,桩间距0.4m,拉森钢板桩与检查井外壁的距离约0.8m。桩顶标高以下0.5米处设置第一道内支撑,桩顶标高3.5米处设置第二道内支撑。内支撑采用φ273*7螺旋焊钢管,内支撑与桩体之间设置一道腰梁,腰梁采用2*HZ500*200热轧普通型钢。内支撑、腰梁和桩体之间必须焊接,焊角尺寸为10mm。(3)长丰大道支护设计长丰大道WB1、WB20-2井采用12米长度的FSP-Ⅳ型拉森钢板桩+2到内支撑支护方式,桩顶标高为现状路面标高,桩间距0.4m,拉森钢板桩与检查井外壁的距离约0.8m。桩顶标高以下0.5米处设置1道内支撑。内支撑采用φ273*7螺旋焊钢管,内支撑与桩体之间设置一道腰梁,腰梁采用2*HZ500*200热轧普通型钢。内支撑、腰梁和桩体之间必须焊接,焊角尺寸为10mm。四、基坑降水1、降水依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的深度范围内沿线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渗入补给,对工程影响较小。2、降水方法:根据勘测结果开始开挖深度,基底处在(2-2a)粉质粘土上,开挖深度内的地下水较少,本工程主要针对大气降水及入渗补给降水,降水采取明排水降水施工中在基坑底部四周方向挖300*300集水沟在两头端部设800*800*800集水坑,集水坑内设1~2台φ75口径扬程25m,三箱高压潜水泵抽水,施工时根据坑内集水情况安排专人及时抽排疏干处理。五、明挖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1、工艺流程:放线—清表—压钢板桩—挖第一层土—第一道内支撑—挖第二层土—第二道内支撑—挖第三次土方—挖排水沟、集水井2、操作工艺:(1)放线,根据图纸确定基坑开挖线,用木桩和白灰做出开挖线标记(2)基层土方清表,放线后即可开挖基坑表层土,第一次开挖支护桩顶标高处(3)机械压拉森钢板桩沿管道或构筑物外边线≥800处,应设置导梁再进行打桩,以确保拉森钢板桩线性和垂直度。(4)腰梁与拉森钢板桩应密贴,空隙处应用钢楔抄紧。(5)挖基坑内第一层土方,第一层土方自桩顶下挖2.0m深左右,然后自桩顶下0.5m处,第一道腰梁及第一道内支撑焊好,再开始挖第二层土方(6)第二层土方开挖至桩顶下6.0m深左右,然后将第二道腰梁及第二道支撑焊好(7)第三次土方按设计图纸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处(8)在桩顶标高操作平台靠边坡下开挖300*300mm,截水沟在两端部挖800*800*800mm集水坑,在基坑底部一侧长方向挖一道长集水沟300*300mm短方向每10m挖300*300盲沟与长方向集水沟相连,集水沟两端部设800*800*800集水坑。(9)拆除拉森钢板桩应按与拉森钢板桩相反的工序拆除,土方先回填至第二道支撑处,才能拆除第二道支撑,第二次土方回填至第一道内支撑处才能拆除第一道内支撑,再行拔桩,拔桩后桩空隙应用水泥砂浆灌满,以确保边坡稳定。六、质量保证措施(1)加强质量意识,实行质量否决制合理安排
本文标题:(管网)深基坑安全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