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第8课 笔墨丹青(林)
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004年,红山岩画发现于赤峰市翁牛特旗。这一岩画群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个名叫海金山的地方。目前这里已发现了20多幅岩画。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人面鱼纹盆陶器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题材:原始集体生活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工具:毛笔材质:绢帛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龙凤仕女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120cm横23.2cm。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轪侯妻墓帛画,西汉、绢本,纵205cm、上横92cm、下横7.7cm。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技艺表现出当时生活,更以夸张手法描绘出瑰丽想象。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有的汉墓壁画有的一定说教意义,指导人们辨别是非;有的是一定的纪念意义,一些重要题材是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汉代尚厚葬,汉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基本上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水平。历史故事等也是汉壁画的主要题材3.汉代的绘画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特点:由于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占支配地位,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但浪漫幻想主题依然十分流行总结:汉以前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地面、岩壁、陶器上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3.汉代的绘画工具:毛笔材质:绢帛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特色:浪漫、神秘、古拙。4.魏晋①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②三教合一,文化多元的趋向。③士人群体形成表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主张“以形写神”。与工匠画相比,具有“雅”的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背景: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3.汉代的绘画《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这副画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5.唐朝背景:①政治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各种艺术全面辉煌特点: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阎立本。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3.汉代的绘画4.魏晋《步辇图》。阎立本。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画圣,有“吴带当风”的美誉。5.唐朝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3.汉代的绘画4.魏晋6.宋代背景:①文人阶层壮大②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题材: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特色: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背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市民阶层的兴起③城市发展特点:以描写市井生活民间风情为主代表作: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人山水画民间风情画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宋徽宗赵佶不但书法独创一格,而且又以画花鸟见长。他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起了推动作用。宋徽宗的《听琴图》及其局部。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宫廷画:复原滕王阁南宋宫廷画:汉宫秋赋图5.唐朝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3.汉代的绘画4.魏晋6.宋代7.明清文人画: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民间风情画: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特点:绘画走入民间,生活化,实用化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性格特点。枯木寒鸭图朱耷(八大山人)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墨竹图郑燮明唐寅(唐伯虎)所画《秋风纨扇图轴》,左上角题诗云:“秋来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由此点明作品的主题,以生活中见惯的细琐小事,讽喻政治生活中的附炎趋势,追名逐利的丑态。《秋风纨扇图轴》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开始使用木刻版画作为插图。明刻本《水浒传》李逵负荆请罪。明刻本《荷花荡》插图《平安富贵》《五子夺莲》年画剪纸画5.唐朝一、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2.战国时期的绘画:帛画3.汉代的绘画4.魏晋6.两宋7.明清二、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写实写意两大风格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追求笔墨的五色变化的韵味重观感,不追求西画中的精确画面留白,突出主题或意境
本文标题:第8课 笔墨丹青(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