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第一稿
1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一、适用范围中风是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强謇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相当于西医的“脑梗塞”。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的护理。二、观察要点1.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风痰瘀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5)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1)风火蔽窍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赤目,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痰火闭窍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痰湿蒙窍证: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4)元气衰败证: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三、对症护理1、半身不遂2(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的变化。(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姿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避免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3)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避免护理并发症。(4)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2项:①穴位热熨,主穴:内关、印堂、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②舒筋活络浴袋:药物成分/布袋形状大小/使用方法???(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患肢局部熏洗或热敷。③中频、低频治疗仪: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④拔罐疗法:上肢取穴肩井、肩俞、曲池、手三里等穴。下肢取穴脾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⑤艾灸治疗。取穴:上肢可取双侧肩禺、曲池、臂中、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可取环跳、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承山、丰隆、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昆仑等。⑥穴位拍打棒:每日2次循经络--阳明经(部位??)(浙江省中医院.)刺激患肢的拍打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以助于恢复肢体运动循环功能。2、眩晕头痛(1)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躁急怒。(2)观察血压变化,服用降压药时,指导避免体位性低血压。(3)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4)食疗:用菊花,桑叶泡茶饮。(5)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2项:①穴位按摩:掌揉百会穴,指按太阳穴、风池穴、内关穴,摩抹头两侧摩擦颈两侧,揉抹曲池穴。3②耳穴贴压,取麝香镇痛膏、王不留行籽,选耳穴:主穴为降压点、耳尖、降压沟、交感、肝、配穴取神门、皮质下、心、胆、枕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③穴位敷贴疗法:取吴茱萸未20克,肉桂2克,醋适量调匀,拍成2饼,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保鲜材料包裹,用纱布固定,1日1换。④药枕:将决明子、菊花各100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令病人枕之,以清肝明目。3、腹胀便秘(1)病情稳定后,提倡早期康复锻炼,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促进肠蠕动。(2)调摄生活,定时排便。忌努责。习惯性便秘者畅情志,克服对排便的恐惧与焦虑。(3)食疗: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粗粮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的食物,如甜食、豆腐、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番薯粥及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人参黑芝麻饮,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4)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2项:①腹部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平卧,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三次,每次20-30周。②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肺。③艾条温和灸:肠道实热者选穴:上巨虚、大椎、归来、水道、天枢、内庭。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脾肾阳虚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阴虚肠燥者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于腹部施回旋炙,每次20分钟。④葱白敷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必要时遵医嘱可给番泻叶5克泡水饮服或大黄煎液灌肠。44、舌强言謇(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6)穴位按摩: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5、二便失禁(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2)保持会阴皮肤清洁干燥,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3)进食健脾养胃食物,如大蒜、红枣、薏仁、小米、百合等。(4)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2项:①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②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门。③穴位按摩肾腑穴、八移穴、足三里、天枢等穴。④脾胃培元散神阙穴贴敷加TDP(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神灯照射。6.心烦失眠5(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避免七情所伤而致再中。(2)指导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刺激性饮食,喝杯热牛奶或热水泡脚。(3)食疗: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4)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2项:①穴位按摩:睡前予开天门(推上星、推头维、抹眉、梳太阳经、叩百会、揉太阳穴、按风池);捏脊(督脉的腧穴);或按摩手上肺经的尺泽穴以泄肺热促睡眠或按摩足底涌泉穴②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选穴:神门、心、脾、肾、脑、下脚端等穴,采用按、压、揉、捻、捏等手法。③拔火罐,选穴:内关、神门、曲池、合谷、太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④使用小脑电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7、神昏嗜睡(1)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二便。(3)各种急救药品和物品呈备用状态,如有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4)长期卧床者取半卧位,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避免护理并发症。(5)饮食可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等。(6)中药药氧???(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将配制的中药煎汤加入氧气湿化瓶,以达到醒神开窍类目的。(7)醒脑开窍药枕: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而有机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从而达到醒脑开窍,补脑安神作用。8、吞咽困难(1)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困难程度6(2)入院即采用吞咽言语治疗,电刺激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3)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4)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5)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留置胃管,给与鼻饲饮食。9、自汗(1)密切观察汗出程度,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等,避免皮肤出现并发症。(2)神阙穴贴敷:虚症:醋调五倍子粉神阙穴贴敷;实证:气海、膻中、神阙穴拔罐????(浙江省中医院)。四、中医特色治疗护理1.内服中药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一般都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或先用水溶化后服用,鼻饲者药片需研碎溶解后注入。(2)活血化瘀类如中风回春丸、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急性期忌服。(3)华佗再造丸:服药期间如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4)安宫牛黄丸: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本品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大株红景天胶囊: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胃部不适。(6)脑心通胶囊:有胃病者饭后服用。(7)通塞脉片:阴寒证型血栓性脉管炎慎用;糖尿病者注意监测血糖变化;脂肪肝病人监测ALT。(8)养血清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低血压者慎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2.静脉给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1)生脉注射液:大剂量高浓度对心脏表现先抑制后兴奋作用。故用药宜慢,7并适量稀释。因含皂甙及挥发油,最好不与其他药合用。(2)红花注射液: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3)灯盏花素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4)醒脑静注射液:本品含芳香走窜药物,孕妇忌用,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发。(5)舒血宁注射液:心力衰竭者慎用;对银杏过敏体质者不建议使用。(6)疏血通注射液:无瘀血证者、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7)血栓通粉针剂:连续给药不得超过15天;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与海王降纤酶及三七类中药针剂合用致皮下出血。(8)丹参粉针剂:本品不宜与Vc配伍,与其它化学药品配伍使用时,如出现混浊或沉淀,禁止使用;请勿静脉注射,使用时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细粒沉淀,并注意澄明度。(9)川芎嗪粉针剂: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脑水肿患者慎用;静脉滴注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30-40滴/分为宜。(10)血必净注射液:本品与其他注射剂同时使用时,要用50ml生理盐水间隔,不宜混合使用;本品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禁止与其他注射剂配合使用。3.外用药(1)穴位热熨(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方):适用于肢体僵硬,拘挛变形。①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②取穴准确,热熨时注意温度、力度、速度的协调配合。③注意局部皮肤情况,热熨前涂少量凡士林,操作中经常询问患者对温度的反应,防止烫伤。(2)红灵酒皮肤按摩: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①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②操作者右手大鱼际处喷取适量红灵酒,于受压部位或骨突处中心向外旋转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③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严禁按摩。8(3)芒硝/葱白敷脐(行气通腑):适用于痞满诸证,如大便秘结、腹胀等。①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
本文标题:(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第一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