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串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一)提出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1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应用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应用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新成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显著特点: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2具有中国特色3体现中国民族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相互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应用第一,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达到成熟。社会历史条件: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应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指导着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3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三、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历史根据: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应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应用第一,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指南。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任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并写入党章。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写进了宪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条件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从革命党到长期执政的党;从被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时代背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实践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现实依据:党员队伍的重大变化。(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应用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互关系: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应用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五、科学发展观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分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条件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共8个)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应用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应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四)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1941年5月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一度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邓小平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应用(一)实事求是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途径方法)3,实是求是(实质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条件目的)。(二)实事求是重要意义:1、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2、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3、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三、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应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坚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应用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由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
本文标题:(自考小抄-知识点)02382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A4排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