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讨周呈武石河子大学中文系一、主要存在问题二、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高中语文课改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1.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教材教不完怎么办?2.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3.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一个标准,教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涉及,教师如何回应?4.现在追求学生的体验和活动,教材的练习与训练题也少了,不多做题,考不好怎么办?5.这改那改,高考不知咋改?搞了课改,不合高考要求,高考考不好,如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6.课改强调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教材强调了人文性,学生会不会由以前的“头轻脚重”变得“头重脚轻”?7.教与学的方式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应如何变化……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以下问题值得思考: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对学生不放心?“教会”和“学会”孰轻孰重(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3.课程内容: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4.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1.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有以下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素养型的目标体系①语文素养应该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②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需要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要求立竿见影。③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必须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个方面都指向同一个词:养成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言积累、语感能力、思维能力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寓于具体过程中,具体过程中又需要方法的指导和帮助,而这一过程中总是有态度情感相随始终的。(一)2.三维目标总目标,必修课,选修课。“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审美、探究、应用(一)3.课程内容一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比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一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活动(一)4.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书要自己读,文章要自己写。(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兵团的高中新课改原则:整体推进、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以校为本。重点工作:1.全员培训2.建立样本学校3.加强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4.创新教学管理制度5.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实施要求:(一)第一层次要求(基本要求)(二)第二层次要求(较高要求)(三)第三层次要求(高水平要求)(三)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语文课是教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载体:问题、项目、活动。问题驱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项目引导:由教材编者、老师、或学生自己确定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达到既定目标。2.阅读实践活动的关键:对话、建构、生成建构主义:客观知识(学术性知识)和主观知识(人的经验)对话活动的核心是探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全面调整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学习主体4.语文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体验、感悟、探究、发现(四)新课改的主要特点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2、要调整自己的角色:①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②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③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配合者和帮助者。(一)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1、对课程改革认识不足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考试升学率2、对新课程理解不够不理解新课程观念的真实含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审美教育语文素养整体感知(一)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3、自身准备不够充分①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时代观念互助合作意识和整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②较完整的知识结构③较强的时代发展所需的能力:第一、交往和沟通能力第二、临机应变的能力“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第三、主动发展的能力(一)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4、对新课程体系认识不清语文综合性学习必修与选修5、对新的教学方式操作不当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围绕某一学习内容或主题,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活动关键:①要把讨论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②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③合作要诚心参与,积极主动、气氛民主、各抒己见;④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性学习错误操作:①把分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②缺乏指导和监控,放任自由:教师必须强化两个方面的指导: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的点拨帮助③合作学习的随意性④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探究性学习以解决问题为重点,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合作精神。显现的形式: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小组合作、探索学习——交流发布信息——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显现的实质: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1.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2.阅读教学的两个要点3.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1)亮点①师生关系得到很大调整,满堂灌现象得到基本扼制。课堂气氛有所改善。②活动化被多数教师所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初步确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③引入学生生活经验,阅读以促进生活的理念有所体现。④大量使用体验、感悟、揣摩等感性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实效有所提高。(2)问题①教师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后,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实践中上未得到明确,呈现一种混乱现象。主要问题是教师不作为:三种表现:教师无设计,学生目标不明。教师无活动,学生任性随意教师无立场,学生无所适从。(2)问题②活动过度,活动指向不明,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③出现教生活,而非教语文的泛语文现象。④方式训练受到忽略,适用性问题没有解决,出现使用偏差。(3)对策解决问题的对策1:师生恰当定位①学生学习主体性定位目的主体伦理主体活动主体发展主体(3)对策②教师课堂角色定位: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疑难的点拨者(3)对策对策2明确:“搞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教学要点:教师依据文本设计活动,依据学情组织活动,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文本内容开展活动。教学效果:读懂文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素养。(3)对策对策3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课堂的生活化改造阅读以解决生活问题(3)对策对策4教给方法根据文本结合学情2.课堂教学两个要点教学内容的合宜教学设计的有效(1)教学内容的不适宜具体有三种表现:△囿于文本△错误解读文本△文本资源浪费阅读教学的媒介是文本,围绕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实际存在四个主体:作者、编辑、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是创作主体教材编辑是编辑主体教师是施教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现在的问题是:①文本作者主体,常常得不到尊重,作品本意往往遭到曲解②教材编者主体的无限制③教师主体的变异④学生主体的虚化(2)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组织学的活动: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流程就是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要达成的教学结果的需要,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2)有效的教学设计②学的活动充分展开: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的时间;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找出阅读中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整体感觉:亮点和问题参半,喜悦与忧虑共存。3.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1)亮点:①注重作文与生活的联系②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③注重表达方式的训练(2)问题:①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练习②过分强调文笔训练③过分强调多写多练④忽视文章修改指导(3)弊害:①着眼于文体套路的练习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形成新的八股。②强调文笔训练,会使学生只讲文采,不顾思想情感,写空头文章。③将课文作为范本,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压抑学生的自信心。(4)对策:①作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②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③基本的写作技能训练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④多修改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式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