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0092高一历史教案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5
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教学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从三个历史时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引言部分以一个被誉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的对白,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将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同时并举,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进程。同时指出:这一过程中,在取得巨大成就之时,由于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出现了严重失误,为本课的中心内容作了铺垫。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本目教材介绍了从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工作及成就。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及其成就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三个主要问题。(1)国民经济的恢复1)教材首先介绍了建国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的严峻形势并简要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2)然后介绍了党和政府用了三年时间来努力恢复残破的国民经济,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52年工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农业生产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指出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的历史作用,为后来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1)教材首先介绍了一五计划实施时的背景,中国近代工业虽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连年战争,没有实质的突破,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启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2)然后介绍了基于上述情况,党和政府一面着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面为了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于1953年制定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建议教师对这一方针的必要性做一定分析,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方针的理解。3)教材还简列了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社会主义改造1)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建议在此适当说明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要性。2)介绍了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即鼓励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3)介绍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途径,采取“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将私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4)指出了三大改造的社会影响。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此而使我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最终确立起来。第二目:探索与失误本目教材主要介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的重大实践。包括在八大上确定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基本任务;八届二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等主要问题,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经验和教训的概括总结。(1)中共八大1)关于八大:教材介绍了大会基于对国内形势和社会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确定了当时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又正确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接着教材对八大的这些决议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同时也指出: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教材首先介绍了八届二中全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制定了一条行动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于教材对总路线评价过于简单,建议教师在此增加适当评价。已形成对其较为全面的认识。2)接下来教材介绍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具体表现。3)然后教材简要揭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的原因,指明了其严重危害。建议在此对失误的原因做一些补充的分析和评论,加深对其失误根源的认识。(3)国民经济的调整1)教材介绍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建设实践中失误的纠正。首先纠正了在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建议教师补充说明几条具体调整措施,然后对整体国民经济提出了一个“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2)说明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结果,1962年得到初步恢复,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建议教师在此对这一阶段探索失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适当的补充分析和总结。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本目概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周恩来和邓小平与“左”倾错误抗争,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及其结果。建议在本目教学中,不必过多展开。(1)文革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了由于文化大革命大大超出了文化范围和文化手段,扩大到了经济领域后,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许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企业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和农民停产“闹革命”,卷入混乱的政治斗争当中,甚至是武斗,使国民经济损失惨重,仅1967年和1968年两年时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超过一千亿元。(2)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1971年9.13事件后,毛泽东对文革有所控制,让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但是由于周恩来患重病,建议教师补充说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四人帮”的阻挠,使周恩来的调整工作被迫中断。(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周恩来病重后,毛泽东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邓小平上任后,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路,建议在此解释这一思路的实质,即全面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结果使国民经济出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三、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是将老教材中三课书的相关内容综合而成,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的头绪较多。而由于内容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刻,所以建议教师在这些问题上,适当补充一些分析和评价,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加深认识。导入:带领学生简要回忆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艰难经历,导出主要是客观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建国以后,我们的客观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一些主观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建设又经历了一些新的曲折过程。再引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我们又是怎样走上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的,由此导入新课。在讲解第一目知识点(1)时,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残破的程度,建议教师对战争破坏这一原因,做一点补充分析。指出:国民党在后来发动的三年大规模内战期间,除了直接的破坏以外,特别是在战争最后阶段退往台湾之前,将能够转移的各种形式的财富全部转移,不能够转移的,则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破坏。因此,建国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到处废墟,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通过这一补充说明,反衬中国共产党在后来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领导人民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这一事实,就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具有组织管理经济的能力,还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增强教学效果。在讲解第一目知识点(2)时,在对“一五计划”背景做铺垫,特别是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时,可引用毛泽东对当时国民经济的那段论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到迅速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此外,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其他重要性再作一些适当补充。如:它对于当时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又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认识。在讲解第一目知识点(3)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中有关知识作一点分析。首先要明确,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农民个体所有,这种土地所有制,本质上依然是私有制,还造成了广泛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和新的剥削。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将严重阻碍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有必要。在讲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影响──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这一问题时,建议教师作一定的解释。因为一些知识较好的学生会依据他们在政治课中所了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知识(在这一时期,特别是中国当时的国情,所有制不宜采取单一形式),由此而对这一影响产生置疑。教师应指出:当时之所以强调生产资料的普遍公有制,是因为当时我们对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片面认识造成的。尽管如此,我们通过这一过程,彻底消灭了剥削,使社会经济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目的,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其社会主义属性和巨大历史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在讲解第二目知识点(1)时,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出台的背景做一定的补充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全党和全体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了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和政府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了骄人成绩,工作太顺了,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了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另外增加一些对总路线的全面评价: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讲解第二目知识点(2)时,对当时出现的那些荒谬的事情,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展示,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适当揭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并分析其根源,以使学生对这两件事形成更准确认识。指明“大跃进”的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其思想根源在于严重忽视经济规律,把经济工作当成群众运动去搞,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在于一是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造成浮夸风;二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思想根源在于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在讲解第二目知识点(3)时,建议教师要明确指出:虽然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因为还没有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所在,总的指导思想也没有改变,更没有找到新的、正确的道路,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在文革中犯了更加严重错误的根源。在讲解第三目时,建议教师对文革头两年国民经济损失的1000亿元数字,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价值或换算成今天的实际价值,来说明其损失有多大。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经济意识,对这一数字的理解就比较平淡,而教师做一些相应的补充对比说明,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此外,对周恩来和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整顿措施为什么难以取得根本成效这一问题做一些深入分析。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从主观上看,由于党的基本路线和经济指导思想还没有实现转变,即使没有“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那些整顿措施也是在旧的指导思想下的微观调整,难以实现根本突破。2.教学案例案例一在讲解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时,可先给学生创设情景,把如何对其改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办法,教师
本文标题:0092高一历史教案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6539 .html